第六步,整套工藝參數上機生產,設產過程中,根據制定的試驗控制項目以及控制標準、實物質量對產品進行跟蹤觀察和控制,為最大限度的減少偶然,確保生產的正常穩定,每工序不少于三天的質量追蹤。在各工序依次設產過程中,依據試驗數據和生產情況,對不盡合理的工藝參數進行優選優化。
第七步,首批紗出貨后,針對用戶質量要求和實際生產出的質量,考慮進一步工藝優化、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例如減少落棉、降低配棉、提高產能等等。如果產品質量超出用戶要求過多,則制定工藝優化方案,并進行小樣試驗。
第八步,及時收集用戶的反饋信息,必要時與用戶進行溝通,及時了解使用情況與下游產品生產與質量情況,為下一步的工藝調整優化提供依據。
第九步,作好整個產品設產過程的各種工藝、生產、質量數據的收集與總結分析,為下一次設產同類產品或相關產品保留必要的資料。
二、非定單化生產生產工藝設計的基本思路。
非定單化生產相較于定單化生產而言,產品的品質針對性要求稍差一些,所要面對的是市場上的所有用戶,這時對產品的品質要求是要均衡于穩定。在進行設定之前,首先要考慮的是企業產品在市場中的定位,是要面向高端客戶,還是中端客戶,或是低端產品,在這種同類產品中的競爭對手的優勢在哪,該類產品的整體質量情況如何,本企業的優勢在哪,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合理規避自身不足,產品定位是一個企業經營活動的龍頭,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是以此為核心。而我們的工藝設計人員所要作的就是使產品質量與企業的產品定位相符,不拔高,不降低。產品質量拔高,意味著成本的提升,質量的降低則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使整個經營活動運行不暢。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要對庫存的原料進行分類整合,以確保主打產品,兼顧層次結構的原則,在保證質量穩定的前提下,對用棉作好計劃。
第二步,根據企業的配臺情況與機臺的維修保養計劃,合理選定各工序的車速與定量。細紗的千錠時斷頭率是一個企業管理的綜合反映,合理選定細紗車速,讓斷頭率控制在一個適當水平,這親就兼顧了產量與消耗的平衡。同時在選定各半制品的定量與車速配置時,合理考慮企業的設備維修保養周期,容器具的數目與周轉,半制品的存量與存放。在這些考慮的基礎上,結合對臺供應的情況,選擇各半制品的車速。同時,在半制品的定量選定時,同樣要考慮到以后的品種翻改情況,盡量使同一配棉成份的各半制品的定量相同,只在細紗工序進行支數的分類。例如,考慮到企業的產品定位,產品結構,在C32S~45S之間使用同一配棉成份,那么這個配棉成份則可以在考慮這些支數之間的配臺情況下,選定同一種的粗紗及以前工序的定量。再例如,如果選定C16S~32S之間的純棉紗,與滌棉混紡的普梳、精梳紗使用同一配棉成份,則考慮兼顧生條的配比關系(一般情況下,為了節約成本,降低消耗,以及纖維的彎鉤狀態,普梳混紡品種不推薦使用預并工序,建議生條直接混并,這就要考慮到本企業經常投產的幾種混紡比例,選定的棉生條定量與滌生條定量根據根數的不同搭配出所需的混紡比例)條卷預并的牽伸要求,純棉普梳的并條牽伸狀態與需求,梳棉機的分梳狀態等綜合情況選定生條定量。在這些條件中,首先而且是重點考慮的是梳棉機的分梳狀態、并條的牽伸狀態,兼顧其他條件。在各工序的單產與供應上,同時要考慮企業的設備維修保養計劃,防止因平揩車的進度而出現供應緊張及不足的現象。而且不可忽視具體企業的操作水平、管理水平、車間內溫濕度控制等情況、設備狀態對生產運轉效率的影響。
第三步,各工藝參數的具體設定。一般來說,無定單生產的產品總會是一些常規產品,例如純棉的32S、40S,滌棉的65/35混比、C/T60/40混比等,特殊產品因其使用的局限性,所面對的只是小眾而不是大眾,因而一般不在企業的無定單化生產的計劃之內。同樣的,在這些產品而言,大多數企業都有大量的一手資料,例如歷次投產時的工藝設計及部分工藝參數的變更,歷次投產時的原料情況及各工序的試驗數據,歷次投產時的各工序的運轉效率,這些都是我們在作新一次投產時重要參考資料。我們要作的就是如下思路進行:1、查閱歷次投產時特別是最近一次投產時的原料、各半制品能及成紗的各試驗數據,分析各試驗數據的合理性。例如,清梳工序的落雜情況、短絨增長情況,各牽伸工序的牽伸效率情況,精梳的落棉短絨情況、棉結清除情況,以及成紗的粗細節數目、棉結數目、強力、重不勻等等。在對這些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的工藝設計,其實也相當于一次有針對性的工藝改進優化。2、此次投產與上次投產原料變化有多少,哪些性能品質指標發生了變化,針對原料的不同,作出針對性工藝參數的變化。3、此次投產與上次投產,設備上特別是關鍵部件有沒有改變,有哪些改變,例如,梳棉的分梳元件,錫林、蓋板的針布型號與狀態,有無增加固定蓋板、預分梳板,牽伸部件的膠輥膠圈的硬度厚度、表面處理情況,再例如新型的紡織元件在設備的使用等等。針對這些設備的改進,對工藝進行適度的變化。4、根據此次投產與上次投產時環境的變化,對相關工藝作相應調整,例如在其他一切條件基本不變時,上次投產是在干冷的冬季,本次投產在濕熱的夏季,那么,我們就要考慮,纖維在這種環境變化時發生的變化,變得彈性更好,鋼性減弱,在清梳工序就要注意棉結的增長,而短絨增加的幅度會減弱。在各部張力牽伸部位,考慮纖維抱合力變強,可適當增加一些張力,防止雍條雍卷。牽伸力小幅增加,可考慮粗紗捻度減小一齒,防止細紗出硬頭等等。對于新建工廠的非定單化生產工藝設計思路,可以參考前文定單化生產,只是產品的質量標準根據企業的產品定位來定就可以了。
第四步,從前到后重新計算一遍工藝參數,確保各參數準確無誤,嚴格檢查工藝上車情況,確保每項參數準確上車。
第五步,三天跟紡,觀察實際的生產情況。每道工序至少有三天的跟蹤,觀察機臺的生產是否順利,各工序的質量是否達到了企業的內控標準。對一些不太適宜的參數進行細微優化。
第六步,基于提高產品質量的工藝優化。常規產品的投產的頻度與每次設產后生產的時間上為我們作一系列的工藝優化提供了時間的保證,讓我們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對優選前后的試驗數據與生產現場進行對比,得到比較全面客觀的結論。
工藝設計的過程,其實是對整個生產的綜合統籌的考慮,生產的方方面面都在這個考慮過程中,而不僅僅是各工序的工藝參數的計算。只在全面考證了整個生過程,對各種情況都作了切實的評估,各工藝參數的設計才更有針對性。我們要作的是能夠帶來利潤的可以流通的商品,就要規避兩個誤區:一是只要能紡出紗就好,二是能紡出質量非常好的紗。這兩種思路都是不可取的,只有能夠最大限度的帶來利潤的產品,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同時,生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們在追求質量的同時,生產的平穩同樣的重要,不能平穩生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