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二并牽伸工藝應符合后彎鉤伸直的理論
3.1二并的并合數和總牽伸倍數宜大不宜小鑒于前述后彎鉤伸直理論:牽伸倍數越大,伸直效果越好。故并合數宜大不宜小。只有并合數多,或者采用較重定量喂入,牽伸倍數才有可能增大。一般并合數均為8根,可使總牽伸倍數控制在8~9倍。以利于后彎鉤的伸直。
3.2二并的后區牽伸倍數宜小不宜大,前區牽伸倍數宜大不宜小每經一次牽伸,就產生一個牽伸波疊加到紗條上,此牽伸波在后續牽伸中,波幅減小,波長拉長。為減少牽伸波疊加,后區牽伸倍數應小。另外,鑒于前述,牽伸倍數越大,后彎鉤伸直效果越好,為使前區牽伸倍數盡可能大,后區的牽伸倍數就應減小。一般后區牽伸倍數在1.15~1.2間,以便集中前區一次牽伸。
3.3二并前后區應重加壓緊隔距強控制
為防止纖維提前變速,產生移距偏差,影響條干,前后區握持距在不出硬頭的前提下,應偏緊撐握。一般3上3下壓力棒牽伸,紡細絨棉時,前區握持距為纖維品質長度Lp+(8~10)mm,一般在(41~48㎜)間,后區握持距為品質長度Lp+(10~15)mm,常在44~53㎜間。纖維長、喂入定量重、紡化纖時,此握持距適當放大;纖維短、喂入定量輕,紡棉,此握持距應小。二并牽伸工藝對結果伸直度系數的影響,如表4所示【2】,紡紗條件同表2。

<<上一頁[1][2][3][4]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