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紡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有色纖維混和而紡成的紗稱為色紡紗(本白纖維與黑色纖維混紡稱為麻灰紡,其他五顏六色的纖維混紡稱為彩色紡)。色紡紗中至少有兩種有色纖維,多時可達六、七種或更多,有色纖維含量也從0.5%~50%不等。色紡產品的關鍵是色澤與混和,其中色澤是指紡織纖維的顏色,有本色纖維、染色纖維和天然彩色纖維等;混和是指把不同顏色的纖維混在一起紡紗,有混和均勻與混和不勻之分。
對于純色紗線而言,顏色均勻且一致,若是長絲則光澤明亮,若是短纖則光澤柔和;如果是混色紗線,滿足混不勻原理(即:由于纖維的顏色是不可變的,纖維間存在色差,導致色紡紗混色不勻是絕對的,混色均勻是相對的),由于纖維的顏色存在差異,若混和均勻則有朦朧迷離之感,若混和不勻則存在色差和層次,具有先鋒前衛意識。
因此,色紡產品的開發和生產首先是市場定位,市場定位要明確,消費群體要穩定;其次是上下游的共同合作,由于色紡產品具有貼近市場變化較快的特點,上下游的合作是產品開發的關鍵。
色紡紗能得到快速發展主要是它顛覆了傳統的先紡紗后染色的生產工藝,它具有三大優良特性。
(1)環保性。傳統紡紗是先紡紗后織造、再染色,或者是先紡紗再染色,然后再織布,這是色織。這二種工藝在染色時均會造成很多的污染,而色紡紗是把染色工藝前置,先將纖維染色然后再紡紗、織造,目前纖維的染色比例在30%~35%左右,然后將染色的纖維和不染色的纖維組合紡紗,也就是說紗線中只有30%~35%的纖維需要染色,這樣污染就少多了。
(2)立體效果好。色紡紗通過物理的紡紗過程,可以形成有色與本色、有色與有色(色澤不同)互搭的一種朦朧的感覺,形成“鮮而不艷、淡而不淺、淺而不淡”的效果。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