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金屬針布使用壽命的概念及其使用特點,可計算出金屬針布的使用壽命。這里重點探討物質壽命與經濟壽命的計算方法。
1 物質壽命的計算方法
針布磨損與產量有直接的關系,一般可根據經驗產量確定磨針周期以延長針布的使用壽命,這種按產量的方法來計算針布物質壽命,在紡織企業界也俗稱產量壽命。國內外的實踐表明,當梳棉機針布梳理棉纖維30t~40 t,化學纖維20t~30t時,針布齒尖的銳度就開始嚴重衰退,棉結顯著增加,即需進行磨針。當針尖磨去0.2mm~0.25mm左右,梳理的纖維量約為300t—500t左右時,針布已不能使用,必須進行更換。
2 經濟壽命的計算方法
目前,就紡織生產水平而言,針布的經濟壽命主要從針布的時間、消耗、工藝三方面進行計算,按計算方法講,經濟壽命分為三種:即時間壽命、消耗壽命、工藝壽命。
針布的時間壽命是指針布從投人生產開始直到因不能滿足正常生產而被更新為止所經歷的小時數。時間壽命等于實際使用天數、運轉率、效率、22.5(h)之乘積。一般來說,針布的時間壽命與企業的三項基礎工作、管理水平關系極大,此,也就難以用一個絕對確切的時間來確定。這是因為,企業基礎管理水平的高低與針布的時間壽命有直接關系,企業基礎管理水平高,針布的時間壽命就長,相反,針布的壽命就短。
針布的消耗壽命,一般根據各廠的管理水平來制定,目前掌握在2年·3年,即為消耗壽命。
針布的工藝壽命一般通過棉結控制圖法與放大鏡法加以確定。棉結控制圖法即對每臺梳棉機進行定期棉結試驗,當棉結數超過規定指標時即進行磨針。使棉結數回降到控制水平以內。當磨針周期越來越短,以至不能保證正常質量指標時,則針布工藝壽命即結束。棉結控制圖法只能作為一般梳棉質量的控制,但要控制高水平的梳棉質量尚不夠精確。其缺點是在未磨針之前,棉結數已增加到了控制上限之外。多次磨針針尖因磨損太大而無法再以磨針的方法來保證梳理質量的改善。放大鏡法即使用放大倍數30倍~50倍的放大鏡,每生產100t產量時檢查針布一次,觀察針布針面磨損的程度,決定保持質量不變的最準確時間。在磨損初期,在工作面與兩側面的兩前棱邊上,磨損出不等距的溝槽,其寬度、深度和長度,隨梳理纖維的增加而增大,一般情況下,國內針布使用1年左右,即產生5 μm—40 μm不等深度的溝槽,使纖維易于首先在此側滑,并形成一些纖維集結磨損的溝槽,這是作為檢查針布齒尖部分磨損的最好見證。用此方法比使用棉結控制圖法較繁雜,但是有如下幾項優點: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