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倒筒法測試
工藝設定:短粗節清紗時的靈敏度S1160%,參考長度1.5 cm;短粗節倒筒時的靈敏度S2140%,參考長度1.5 cm;長粗節通道L靈敏度200%,參考長度200 cm;細節通道T靈敏度-90%,參考長度200 cm。測試長度15萬m,試驗溫度24.5℃,相對濕度54%。測試結果:正切率94.1%,清除效率95.19%,品質因數89.57%,正切率不一致系數4.77%,清除效率不一致系數5.07%,空切率1.88%。倒筒法測試電子清紗器的清除效率在紡織廠里已被沿用了多年,經過試驗,可看出UQC的各項工藝指標達到原行業內要求,即正切率大于70%,清除效率大于70%,空切率小于4.5%,品質因數大于55%,正切率不一致系數小于20%,清除效率不一致系數小于20%。
2 紗疵分級儀法
工藝設定:靈敏度140%,參考長度1.2 cm,測試長度11萬m,試驗溫度23℃,相對濕度65%,清紗特性曲線A3B3C3D2。測試結果:切疵數29.6個/10萬m,正切率72.97%,清除效率100%,品質因數72.97%。
紗疵分級儀法檢測電子清紗器工藝性能方便快捷,可減少人為誤差,準確性較倒筒法高。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各項指標都已達標,和倒筒法相比,正切率較低,清除效率卻高得多,達到100%。我們利用UQC的一項新功能即紗疵分級功能來重新測試UQC的清除效率。根據UQC在線統計數據圖顯示出的兩組數據,即紗線中原有的紗疵數和電清的切除數,我們可以直觀看出UQC的清除效率為l00%,正切率達90%以上(因UQC用微電腦精確地確定紗疵的去留,人為根據圖中的清紗曲線來確定正切數、誤切數較困難)。為了讓數據更客觀,我們再分時間、分批次進行數據抽取,結果還是一樣的,這就說明了UQC的正切率達90%以上,清除效率為100%是可信的。
3 長粗長細除疵性能測試
長粗節和長細節一般比較少,若用紗疵分級儀測試數據波動可能性大。因此采用人造模擬長粗、長細疵點放人檢測區,以檢測其除疵功能。
工藝設定:長粗節S靈敏度300%,參考長度10cm,L靈敏度80%,參考長度40 cm,T靈敏度90%,參考長度200 cm;長細節S靈敏度300%,參考長度10 cm,L靈敏度200%,參考長度200cm,T靈敏度30%,參考長度30 em;其中S、L、T分別為短粗節通道、長粗節通道和細節通道;長粗、長細通道只測試切除性能,不計紗疵長度。測試結果:長粗節紗疵截面增量+100%,清除效率100%,長細節紗疵截面增量-50%,清除效率100%。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