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嚴格控制生條短絨率
嚴格控制生條短絨率可提減少棉結的產生。研究表明,短絨(16mm)以下形成棉結的數量與棉結總數的比列為60%—70%,因此,要減少棉結就必須對各工序,特別是清梳工序的短絨產生嚴加控制。梳理工序是各工序中短絨增加最多的工序,從原棉到細紗各工序短絨增加的總量中,梳棉工序占61%。
因此,對梳棉工序短絨的產生應加以控制,一方面是在梳理過程中減少纖維的損傷、斷裂,另一方面增加短絨的排除。一般應做到生條短絨率比棉卷短絨率的增加控制雜4%以下。
4、加強溫濕度管理
實踐和科學實驗證明,當原棉回潮率超過11%、棉卷回潮率超過8.5%時,將使除雜困難、棉結增加。特別是原棉等級低、成熟度差時,這種現象更為明顯。為此,應使清棉和梳棉工序有較低的相對濕度,使纖維處于連續放濕狀態,以控制清梳半制品的回潮率,。這樣可使纖維間抱合力減少,保持良好的彈性和剛性,有利于開松、除雜、分梳和轉移,減少粘連和扭結,降低棉結、雜質粒數,提高棉卷和生條結構質量。一般清棉工序相對濕度控制在60%左右,棉卷回潮率控制在6.5%—7.0%;梳棉工序相對濕度控制在55%----60%,生條回潮率控制在6.5%左右。
5、清梳除雜合理分工
清梳除雜合理分配的任務,就是提高開清棉聯合機和梳棉機的除雜效率,使生條含雜率控制在0.05%以下,保證紡出優質紗。
⑴提高開清棉聯合機的總除雜效率:試驗研究證明,國產傳統老設備與現代新型清梳聯設備的除雜效率有明顯的差異。在原棉含雜同為2.77%的條件下,老設備生產的棉卷含雜率雜1.8%,;而現代新設備為1.0%;老設備生產的生條含雜率為0.31%,;而現代新設備僅為0.05%。因此采用性能優良的新設備,除雜效率可大大提高。
⑵提高梳棉機除雜效率
①使用80度工作角的刺輥金屬針布,紡化纖為80度;
② 選用好的除塵刀及調整好除塵刀位置;
③提高蓋板針布的銳度;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