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料的選配
1、原料的選配應充分地考慮本廠設備狀況及品種要求,優先選擇原棉品級好,細度、成熟度適宜,短絨率、雜質率低的原棉。原棉因受產地、采摘期、品種、軋棉方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性能有很大差別,實際生產中,我們只能依據現有的設備對不同質量指標的原棉,在工藝上做有限地調整,不可能恰如其分地專物專用。因此,選配原料時,要充分地考慮本廠設備狀況及品種要求,以便有效地發揮原棉的特性。
實踐證明原棉品級好,細度和成熟度適中,短絨率和雜質率小,原棉經過清梳工序加工后,生條中棉結雜質數量少。這是因為纖維中短絨和雜質少,在牽伸和分梳打擊中短絨和雜質擴散的概率小,程度小,同時粘附在紡紗通道部分的各種部件上的數量也少,經過同樣多的牽伸和分梳打擊后產生的結雜也少。
2、嚴格控制短絨差異和回花數量
回花,特別是并條以后的回花,其纖維已經充分的伸直平行,如果再次經過清花、梳棉工序接受打擊和梳理,或被梳斷成為短絨,或被揉搓成為棉結。短絨差異大的原棉混用,排除短絨時其針對性就差,要么造成浪費,要么排除不夠充分。因此要嚴格控制短絨差異和回花數量。從普梳工藝流程清花和梳棉的排除能力以及實踐經驗來說,為了減少棉結雜質,配棉方案中一般不使用短絨率超過14%的原棉,其平均短絨率的大小一般控制在11.2%以下。
二、 開清棉工序
1、重視開清棉工序工藝流程及工藝的設置
開清棉工序對后工序的的影響在許多廠家沒有受到像梳棉工序一樣的重視,這是不應該的。其實在抓棉機開始抓棉時,結雜、短絨的控制已經開始,開清棉工藝的選擇,對梳棉工序梳理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棉塊抓取太大,清花打擊點隔距設定不當,打擊過度氣流不當,造成除塵、落棉不良,雜質短絨得不到及時排除,都可能為梳棉工序帶來額外的結雜排除任務,而梳棉工序結雜短絨的排除也是有限的。因此,重視開清棉工序工藝流程及工藝的設置應當同重視梳棉工序一樣引起人們的重視。
2、工藝流程選配時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盡量使用短流程,結合早落,少碎,多排,合理開清。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清花工序的流程向短而精發展。這一點在國外主流清梳聯設備上可以看出。工藝流程選配,應當結合原料含雜質短絨的實際情況,結合早落,少碎,多排,合理開清的工藝原則,靈活一些,以免擊碎雜質,損傷纖維。
②發揮自由開松作用,適當握持打擊。如在清梳聯工藝系統中的FA103雙軸流和FA031角釘打手屬自由開松,宜選用略高速度,以充分發揮其自由開松作用;FA106B鋸片滾筒與FA108E鋸齒滾筒等屬于握持開松,在滿足開松條件下,不宜過分打擊,避免擊碎雜質,損傷纖維。調整落棉工藝,塵棒、塵刀、分梳漏底隔距,組織好氣流分配,保證各機臺吸落棉足夠風量,能達到漸開緩打、早落、多排、少損碎,降低結雜要求。
3、清花機械要求
開松部件要光滑,前后機械中管道氣流暢通,各部件隔距要準確,梳棉管道光潔不掛花,使原棉在加工過程中不返花,不掛花和不纏繞。做好輸棉管道、棉箱密封與保持足夠風量及壓力,流暢輸棉,光滑不粘掛、擠壓阻塞,順利轉移對少產生棉結有利。A系列老機要注意對打手進行改造。
三、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是降低結雜、除短絨的關鍵工序,梳棉機是清梳聯最末臺機,也是分梳除棉結細雜最有效機臺,尤其是棉結,在開清棉成倍增加,唯有梳棉能清除80%左右。為了降低結雜、減少短絨,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金屬針布的合理選型
2、選擇適宜的針布磨礪周期
3、提高纖維轉移率
4、增加固定蓋板,棉網清潔器等附件確保排除短絨和棉結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