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更換或者檢修不靈活的吊錠,并重新調試吊錠高低,頂部的壓簧全部放開,保證粗紗退繞靈活,防止粗紗意外伸長,甚至斷粗紗,造成跑單紗。同時公司為節約成本,將不靈活的吊錠拆下自己進行維修。
2、皮圈上吊問題,經分析后筆者認為,由于所使用的工藝參數屬于臨界工藝,造成前區牽伸力和握持力的關系紊亂,上下皮圈之間摩擦阻力大,牽伸不順暢,引起了皮圈上吊,造成大量皮圈拉斷而引起斷頭,后來做了大量的后牽伸和鉗口大小試驗,在穩定質量的前提下,適當地放寬后牽伸工藝,才解決了皮圈上吊及由此引起的斷頭問題。
3、大紗落紗斷頭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經分析認為是由大紗落紗時錠速太低引起的,錠速低,單位時間內紡紗長度短,而鋼領下降速度不變,這樣,就產生了尾線太短、被下降的鋼領板拉斷的現象。大紗落紗時錠速越低,拉斷的紗越多,通過調換升降齒輪由18T改為24T后有效地解決了此類問題的發生。
4、出硬頭也是經常發生的現象,經分析認為,由于粗紗單根定量減小,對皮輥的表面狀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皮輥—旦中凹,將出現牽伸力的極大波動,當小于握持力時,將出現斷續的出硬頭情況,影響生活穩定。因此,剛開始鋪車時,有必要同時更換新回磨皮輥,并重新根據使用情況,制定新的皮輥保養和回磨周期。
5、鋼絲圈飛圈太多,尤其是剛換鋼絲圈車臺,跟蹤后發現,原用的鋼絲圈屬于中弓型鋼絲圈,重心高,紡紗通道太寬,在鋼領上容易脫掉,造成飛圈,因此,試用了重心低、紡紗通道比較窄的更適合紡高支紗的圈型,同時在鋼絲圈磨合期內,將錠速系數下調0.05個點,最終飛圈多的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
6、細紗接頭是產生短粗節的主要原因,粗紗、并條的接頭是產生長粗節或長細節的主要因素。降低細紗斷頭率,減少并、粗接頭是減少接頭紗疵的關鍵。
7、適當增加紗線捻系數。實驗證明,當捻系數約為420時,紗線斷裂強度達到最高值,繼續增大時,斷裂強度減小,而斷裂伸長率隨捻系數的增大而增大,但捻系數的確定最終還要根據客戶的要求來定。
8、粗紗定長要統一,細紗集體換粗紗,有效避免單根粗紗喂入,同時還減少接頭紗疵的產生。
9、細紗擋車工減少看臺面,勤巡回檢查,發現單根粗紗紡紗,必須把管紗挑出,另插空管紡紗,跑單紗的紗管交由專人處理。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