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用紗除了按現行標準要求強力、條干、紗疵等常規指標以外,特別需要現行標準規定以外的一些新的符合針織產品和針織生產所需要的特定指標。
1、線外觀不勻
目前普遍采用的電容式條干均勻度儀測試的是測量區內一段紗條的體積或質量的平均值。它和紗線外觀不勻之間有相關,但在CV值相差1%范圍內和黑板條干相關不盡如意。基于CCD技術的電子黑板即紗線外觀不勻檢測儀能獲得和人工黑板一致的結果。由于排除人為因素影響,其結果更加穩定可靠。對于針織物而言。隨著針織內衣外衣化,時尚化的必然趨勢,對布面條干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從滿足終端用戶的要求出發,針織紗的外觀不勻比質量不勻更為重要。
在紗線加捻過程中,由于捻度分布不勻,粗的紗段捻度更少,細的紗段捻度更多,造成紗線直徑粗細差異加大。這種直徑差異在電子黑板檢測時,更為敏感。在檢測混紡紗的條干不勻時,由于二種或二種以上的纖維的電介常數不同,電容式的檢測結果是紗條的重量不勻和纖維混合不勻的綜合結果,對于針織常用的色紡紗尤其采用原液染色的化纖與棉混紡色紡紗,由于原料的電介常數差異較大,電容式的測試值往往偏大。不能反映紗線條干的真實變化。
2、態張力條件下的紗線斷頭數
針織機上紗線編織成圈時處于高速運動中,由于紗線和成圈機件、織針、沉降片等之間存在包圍角,從而導致紗線在彎紗點產生較大的張力,這是導致斷頭的主要原因,試驗表明,紗線在磨擦條件下的動態強力要比靜態強力低得多。紗線斷頭會造成針織疵布和降低生產效率。因而靜態的強伸度試驗不能客觀地作為評價紗線編織性能的指標。最好能用動態恒張力并帶有金屬磨擦裝置、模擬紗線編織狀態的儀器,給出紗線在每2萬米中的斷頭次數,這個指標比常規的紗線強力更直接地反映紗線的可編織性。
3、紗線對金屬的磨損性指標紗線與成圈機件的高速磨擦是造成織針或沉降片疲勞損壞的一個重要原因。織針、沉降片失效,即降低生產效率,又會提高織造成本。如何評價紗線對成圈機件的磨損,也是針織工作者關注的一項指標。在高速運動的紗線并施加張力的條件下,測試被磨金屬絲的斷裂壽命,并以紗線通過長度表示,可以作為評價紗線對金屬磨損性的指標。國外學者曾研究過不同廠家的氣流紡,不同的轉杯速度,紡制成的紗的對金屬的磨損性,數據表明,它們之間確實存在差異。高的達到5500米,而低的只有4500米,金屬絲就被磨斷。當紗線上蠟或混紡紗線中的化纖中含有消光劑等化學物質時,紗線對金屬的摩擦性都會發生變化。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