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因分析
紡織配額取消后帶來較大量的出口增長,是以低價出口為代價的,企業獲利只是整個利潤空間中很小的一部分。資料表明,目前中國的紡織服裝利潤空間只有2%-5%,絕大部分利潤都屬于品牌擁有者、批發商、分銷商、零售商等各個環節,而這些環節大多被進口國壟斷。
為了爭取配額取消后更多的紡織品市場份額,擴大出口貿易,維持低價出口那點少得可憐的利潤,國內紡織企業紛紛在成本上做文章,而降低勞動力成本又成為各地企業紛紛效仿的“法寶”。一些民營企業隨意延長工人勞動時間,犧牲工人合法休息時間,減少工人工資,甚至不給職工繳納養老及醫療保險金,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計降低勞動力成本,以此來增加戰勝其他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籌碼。過去,國內紡織企業普遍實行四班三運轉,工人每個班工作8小時,兩個班之間休息24小時,每月22.19個工作日。民營企業率先改四班三運轉為三班三運轉,工人每個班工作8小時,兩個班之間休息16小時,每月29.58個工作日,高出法定工作時間8.66個工作日。更有甚者,工人勞動時間延長到每班12小時。這種勞動組織形式,減少了一個班的用工,大大延長了勞動時間,雖然勞動力成本降下來了,但是工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無形中增加了工人勞動強度,使處于“輕工不輕”的紡織業的工人身體受到嚴重損害,這種做法無異于“殺雞取卵”,是極端的短視行為。有些民營企業大量招收農民工,這些工人待遇更低、工資更少,更不用說繳納養老及醫療保險金了,用時招之即來,不用時揮之即去,在勞動用工的使用上極不規范,嚴重違反了《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這些企業漠視《勞動法》,降低成本是建立在損害職工利益的基礎上的,致使相同的紡織企業勞動力成本結構不合理,企業間競爭不在同一水平之上,擾亂了勞動力市場健康運行的秩序。
一些國有企業在民營企業的巨大沖擊下,為了保飯碗、求生存,不得不向民企看齊,紛紛改革勞動組織形式,現在絕大多數國有企業也改四班三運轉為三班三運轉。但在勞動力成本方面國企遠遠競爭不過民營企業,紡織品市場的無序競爭愈演愈烈。不正當競爭的最終結果只能招致歐美國家更為激烈的報復,而大量低廉的紡織品出口,真正受益的是進口國,損害的則是我國勞動者利益。
二、建議措施
(一)加強法制約束,真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面對紡織品市場嚴峻的惡性競爭局面,亟需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這種勢頭繼續蔓延,避免盲目出口、防止“量增價跌”局面出現,不給歐美國家設限的口實。對此,政府應該給予高度重視,真正負起責任來,切實采取強有力措施,堅決制止以延長工人勞動時間來降低成本、擴大貿易的違規行為。尤其要加強法制的約束,堅持依法治企,國內所有紡織企業,不論是何所有制成分,都必須遵守《勞動法》,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構建健康有序、可持續利用的勞動力市場,使大家在同一層面上展開競爭。
(二)為行業協會科學定位,政府應重視并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中國加入WTO,必須按照“國際游戲規則”行事,最主要的是約束我們的政府,調配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建立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行業協會產生于民間,屬民間組織,具有與政府不同的職能。但政府絕不能忽視行業協會的存在,要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持紡織業健康有序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并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使之替政府干事、為國家分憂、為企業解難。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