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昱? 甘亞雯 (天津市紡織纖維檢驗所)
摘要:通過用溶解法、拆分法、拆分結合溶解法幾種不同方法對棉/聚酯纖維/氨綸三組分牛仔面料含量進行檢測,并與實際值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在棉/聚酯纖維/氨綸三組分的牛仔面料中當經向為棉和氨綸,緯向為聚酯纖維時拆分法最為準確;當經向為棉、緯向為聚酯纖維和氨綸時,使用拆分法和拆分結合溶解法都較為準確。
關鍵詞:棉/聚酯纖維/氨綸;含量;牛仔面料;檢測
牛仔服裝作為年輕人最喜愛的服裝產品,始于美國西部,在服裝市場久盛不衰。牛仔布是一種較為粗厚的色織、經面斜紋棉布,經紗顏色深,一般為靛藍色;緯紗顏色淺,一般為淺灰或煮練后的本白紗,因放牧人員用以制作衣褲而得名。
傳統牛仔布是以純棉紗作為原料的,但采用與聚酯、萊賽爾、亞麻、桑蠶絲、羊毛等其他纖維混紡,可進一步提高其服用功能,改善了外觀、手感等,提升產品的價值。而彈力牛仔布以布面手感豐滿,柔軟厚實,穿著舒適,易于搭配,時尚等特點越來越多的被用在牛仔服裝上,受到消費者的喜歡,其中以棉/聚酯纖維/氨綸混紡產品最為常見。
1 檢測方法
纖維成分及含量分析常用的檢測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學法,其中物理法主要使用燃燒法和顯微鏡觀察法,化學法主要采用溶解法。日常檢測一般是采用物理方法進行定性分析,再以化學溶解法進行定量檢測。
溶解法原理是根據定性鑒定后,選擇適當的試劑去除一種組分,將殘留物稱重,根據質量損失計算出可溶組分的比例。優點在于可快速的進行定量分析,并且適用范圍較廣,可操作性較強。但是在實際的檢測中發現,絕大多數成品面料都含有染料、漿料、整理劑等物質,在分析過程中,這些物質中的某些成分或全部成分可能會溶解掉,并作為可溶纖維組分的質量計算在內,這樣會對檢驗結果直接造成影響。
定量分析另一種常用方法是顯微鏡測定法,它是采用顯微鏡放大后辨別各類纖維,測量纖維直徑或截面面積,結合測定各類纖維的根數、比重等,分別計算纖維質量含量、體積含量和根數含量。其優點是較為準確,缺點為檢測速度較慢,感官操作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因此一般在化學方法不能區分或纖維化學性質相近的混合物中使用,例如分析羊絨、兔毛等與羊毛混紡的特種動物纖維定量檢驗中應用較多。
手工拆分法也是目前我們在纖維含量檢測中較常用的方法之一,對于能夠直接將樣品結構拆分開來的、一些含氨綸成分的彈性產品,通過定性、手工拆分、烘干、稱量,從而直接計算出纖維質量含量。手工拆分法操作簡單、直接,不受溶劑影響,系統誤差低,是較為準確的定量方法之一,特別是對于彈性產品,在FZ/T 01095-2002《紡織品 氨綸產品纖維含量的試驗方法》標準中也將拆分法作為一種常用方法。其方法缺點在于適用范圍較小,受產品組織結構和編織方法局限。
本文根據日常對棉/聚酯纖維/氨綸三組分的牛仔面料纖維含量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進一步探討成分含量檢測方法。
2 試驗
本文采用以上幾種方法對兩組棉/聚酯纖維/氨綸三組分的牛仔面料進行纖維含量的檢測,其中第一組經向為棉,緯向為聚酯纖維和氨綸混紡;第二組經向為棉和氨綸混紡,緯向為聚酯纖維。
2.1 試驗方法
方法一:按照GB/T 2910.2-2009《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 第2部分:三組分纖維混合物》方案一方法:取一塊面料先使用石油醚對面料進行前處理;將制備好樣品放入二甲基甲酰胺溶液90℃水浴20 min,溶解氨綸,經抽濾、烘干、冷卻、稱重;將溶解后樣品再用75%硫酸在50℃溶液中溶解60 min,溶解掉棉,經抽濾、烘干、冷卻、稱重,計算纖維含量。
方法二:按照GB/T 2910.2-2009《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 第2部分:三組分纖維混合物》方案三方法:取兩塊面料先使用石油醚對面料進行前處理;把制備好的樣品放入二甲基甲酰胺溶液90℃水浴20 min,溶解氨綸,取另一塊樣品用75%硫酸在50℃溶液中溶解60 min,溶解棉和氨綸,抽濾、烘干、冷卻、稱重;計算纖維含量。
方法三:用手工拆分法對樣品按三種組分進行拆分、烘干、稱量,計算出纖維含量。
方法四:取一塊面料分別拆分為經緯向,經向為棉,緯向為聚酯纖維和氨綸,分別對兩向使用石油醚進行前處理,然后按照FZ/T 01095-2002《紡織品 氨綸產品纖維含量的試驗方法》,將緯向樣品放入80%硫酸在50℃溶液中溶解10 min,溶解氨綸;當經向為棉和氨綸緯向為聚酯纖維時, 將經向樣品放入二甲基甲酰胺溶液90℃水浴20 min,溶解氨綸。經烘干、冷卻、稱重,計算纖維含量。
2.2 試驗結果
(1)經向為棉,緯向為聚酯纖維和氨綸混紡面料纖維含量試驗
將兩個試樣按照以上試驗方法和程序,分別進行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