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經向為棉,緯向為聚酯纖維和氨綸混紡面料纖維含量測試結果

(2)經向為棉和氨綸混紡,緯向為聚酯纖維面料纖維含量試驗
將兩個試樣按照以上試驗方法和程序,分別進行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經向為棉和氨綸混紡,緯向為聚酯纖維面料纖維含量測試結果

2.3 結果分析
檢驗結果表明,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結果還是有相對較大差距的。這也和牛仔布的生產工藝有關。為達到粗獷、自然、瀟灑、舒適等特征,牛仔布一般要經過靛藍染色和上漿、防縮整理及成品后處理等生產流程,其中涉及到對紗線和織物的染色和上漿工藝。牛仔布經紗上漿在實際生產中一般是以降解淀粉(以原淀粉與淀粉降黏劑復合而成的變性淀粉)為主,然后根據牛仔布經紗的規格,再添加適量PVA、聚丙烯酸類漿料、柔軟劑等。由于試驗中要經過90℃二甲基甲酰胺水浴處理,經紗中的漿料因此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80%硫酸會溶解淀粉等一些整理劑,這些會對試樣的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因此采用四種試驗方法的試驗結果有差異。
根據兩組牛仔面料生產企業提供的混紡比例,第一組面料試樣1的設計值為:棉:66.5%、聚酯纖維:32.5%、氨綸:1.0%;試樣2設計值為棉:72.8%、聚酯纖維:24.2%、氨綸:3.0%。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溶解法的檢測結果和設計值偏差較大,拆分法和拆分結合溶解法的相符率較高。第二組面料試樣1的設計值為棉:65.0%、聚酯纖維:34.0%、氨綸:1.0%;試樣2設計值為棉:73. 5%、聚酯纖維:23.5%、氨綸:3.0%。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溶解法和拆分結合溶解法的檢測結果均和設計值偏差較大,拆分法的相符率最高。因此,對于這種三組分的牛仔面料,使用拆分法檢測時的準確性最好。
3 結論
通過以上實驗和分析可知,對彈力牛仔布即含有棉/聚酯纖維/氨綸三組分纖維含量的檢測時,應盡量避免90℃二甲基甲酰胺和80%硫酸對樣品溶解過程中的影響,對這種牛仔布料做纖維含量分析時采用拆分法最好,難以拆分時可部分結合溶解法。這是因為首先拆分法因不受化學試劑影響,盡最大可能保持了原樣品的組織結構和成分、質量,因此準確性較高;其次拆分法因牛仔布的特殊組織結構,一般人工拆分較容易,因此檢測時間要快于其他檢測方法;同時拆分法因不使用化學試劑,更低碳環保,除去沖洗階段,會更節約水、電等基本能源。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