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企業、社會和科技各部門各行業都必須花大力氣嚴格控制原棉外來物特別是“三絲”污染。主要對策措施:
1、提高認識,廣泛開展宣傳和培訓
要把控制原棉“三絲”污染作為“振興國棉”、提高國棉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重大舉措來抓。在棉產區 廣泛開展質量教育——“沒有棉花質量就沒有棉花生產,就沒有棉花生產效益”。要把“三絲”對棉紗和棉布 的危害和因“三絲”污染致使紡織工業不敢使用國棉的道理向廣大棉農講清楚。由于“三絲”使得國內不少棉紡織企業轉而利用國外棉花搞來料加工。在棉紡織品的深加工中使用進口棉 紗、棉布的比例也在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內紡織企業對國產棉花的需求。2001年因為紗、布進口的 增加,相當于少用國棉15萬噸,植棉面積減少180萬畝。
2、制訂控制“三絲”的具體措施,增加資金和物質投入
狠抓污染源頭的質量控制,收、曬、包、儲和運各工序所用的工具進行控制時,特別強調要有可操作性, 并實行和加強對棉田的逐塊與對棉農的逐戶的現場人工檢測控制。污染源頭來自棉花的收、曬、貯過程中,它是控制的重點。主要措施有:
(1)收摘質量控制——用棉布縫制成收棉蔸(袋),用它取代化纖袋縫制成的收棉蔸(袋)。
(2)曬花質量控制——長江流域一般用竹床曬花,黃河和西北棉區用棉布做曬單,并且用支架支撐,防治在地面和馬路上曬花。
(3)貯存質量控制——單一存放單一貯存。有條件可用細凡布縫制成大的裝棉袋,或用竹藍裝花。在農家要嚴格控制棉花與雞豬狗貓混在一起。
(4)收棉站的質量控制——在運花堆垛過程中防治頭毛混入,最好的辦法是人戴帽子,同時雇工專門挑撿。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