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碳化是去除羊毛中草雜的化學過程。草雜可能是種子、草刺、雜草等,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構成,而羊毛則主要是由蛋白質組成的。碳化處理是利用蛋白質和纖維素之間穩定性的不同,起到礦物酸的作用。纖維素由碳、氫和水組成,其化學分子式為C6H10O5 。
從分子式可以看出,纖維素中氫氧的比率與水中氫氧的比率相同。因此,在考慮碳化的基本原理時,可以假設所有的草雜都是由一定比例的碳和水組成的。如果將這兩種物質分離,蒸發掉水分,剩下的就只是易碎的碳。這里最常使用的酸是硫磺酸。碳化最簡單的形式是在傳統的洗毛后,進行酸化、干燥、烘干、機器粉碎和除塵、中和和最終干燥。散羊毛的基本碳化過程多年來基本上都沒有變化。
碳化主要是對梳毛回毛、落毛和高草雜含量的羊毛進行處理,它們是注定要通過粗紡加工途徑進行下一道加工的,而用于精紡生產的羊毛幾乎不經過這道加工程序。當草雜含量是中等至低等時,比如說最高2-3%,在精紡加工的粗梳、針梳及精梳的各個不同階段,通常采用機器除雜就足以生產出毫無瑕疵的毛條。粗紡加工中使用的機器一般不能處理中、高草雜含量的羊毛。如果用紡出的毛紗加工成的織物隨后還要進行匹碳化處理,則可處理中、低草雜含量的羊毛。
二十世紀上半葉,工作人員進行了大量研究,他們的主要目標是使酸性條件對羊毛纖維的化學損壞降到最低。他們提出了各種硫酸的替代品,如氯化鈣、鹽酸、氯化鋁和亞氯硫酰等僅僅是其中的幾個。可商業運作人員一般都堅持采用硫酸處理過程,因為成本低、易控制。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位于德國亞琛的德國羊毛研究所(DWI)和澳大利亞進行了一些基礎性研究,研究的課題是酸化條件、干燥和烘干、洗滌劑的作用以及快速檢測程序等。然而近年來,在羊毛加工的這個重要領域里卻沒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發表。
處理階段
傳統的羊毛碳化技術包含以下幾個基本步驟:
1、用非離子洗滌劑清洗原料毛。
2、漂洗。
3、將羊毛浸洗在硫酸濃度5-7%(w/v)、洗滌劑含量1-2 克/升、溫度為20-30oC 的長槽中。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