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應用于粗厚苧麻織物的松堆絲光的工藝和設備
湖南淚羅紡織印染廠根據苧麻織物存在手感粗糙、穿著刺癢、色澤萎暗、彈性差、易起皺等問題,應用推廣了松堆絲光工藝,并邀請了陶教授和全國染整委員會前處理學組領導去該廠具體分析了苧麻織物的特性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由于苧麻纖維的高結晶度、高取向度及強拒水性使燒堿溶液比棉纖維更難滲透。雖然降低燒堿濃度有所改善,但苧麻纖維與燒堿作用后發生溶脹,使織物變得緊密,阻礙了燒堿進一步向纖維內部滲透;另一方面,由于干布絲光堿液滲透不充分,而浸軋后織物上帶堿量很低,因而沒有足夠的堿液向織物內部和纖維內部擴散,加上透風時間又受設備、車速制約,所以堿液很難向纖維內部滲透,粗厚苧麻織物則滲透更難,導致絲光不良,因而易產生破邊。纖維之間的內應力得不到消除,使織物尺寸難以穩定,又因苧麻纖維微結構和物理性能得不到充分改善,導致上染率低、色澤鮮艷度差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專家組設計了全國第一條松緊兩用絲光聯合機,并根據苧麻絲光關鍵要素優選了苧麻松堆絲光工藝條件,設計了松緊兩用絲光機的工藝流程:
進布--直輥浸堿槽--第一道三輥浸堿槽--(緊式繃布輥l7只或松式J型容布箱)--第二道三輥浸堿槽--(緊式繃布輥6只)--熱淡堿預洗槽--布鋏擴幅(五沖五洗)--直輥去堿槽--701去堿長蒸箱兩格--902高效水洗槽兩格--落布進布--浸漬槽(5645L車)--烘燥機(10只X 3A)--落布。
其工藝特點為:(1)織物先進人較淡濃度的直輥浸堿槽(直輥6上7下)織物包繞在下輥上,經上部浮動輥多次擠壓的多浸多軋,有利于堿液的擴散和滲透。(2)織物再進入第一道三輥浸堿槽(槽內兩格先淡后濃)經重型軋車二浸二軋使堿液擠壓人纖維內部。(3)然后進入J型容布箱中堆置5分鐘以上,在經緯向松弛狀態下,堿液能充分滲入纖維內部。(4)織物再進入第二道三輥浸堿槽再次經重型軋車二浸二軋后使堿液更均勻軋人纖維內部。(5)織物再經6只繃布輥透風使堿液進一步滲透,然后進入熱淡堿預洗槽。至此完成了燒堿浸軋滲透溶脹與纖維作用過程,由于浸軋時間充分,提高了透芯絲光程度,同時其物理性能和微結構也發生了系列變化,部分晶區轉變為無定形區,纖維的密度、取向度相應得到降低,在適當張力下,進行水洗去堿烘干,這些變化就能不可逆的保存下來,而獲得永久性光澤和提高染色均勻度、得色率以及尺寸穩定性等性能。這說明去堿前的張力和去堿后的均勻是提高透芯絲光的關鍵。
由于苧麻纖維的干濕斷裂伸長率低,纖維脆性大,伸幅時所能承受的緯向張力要比棉纖維低,對結構緊密地粗厚苧麻織物伸幅難度更大,如加大張力來伸幅,極易產生破邊;如織物帶堿多則水洗去堿負荷更大,為此苧麻織物松堆絲光的伸幅和水洗部分其設備工藝有如下的特點:
(1)織物進入絲光擴幅前采用了熱淡堿預洗,布經65~75攝氏度熱淡堿預洗槽,堿濃度為65~80 克/升,可洗去織物上部分燒堿,從而降低了布鋏沖洗堿液負擔,由于布溫度提高,織物變得柔軟,可塑性增加,利于緯向張力增加而伸幅,但預洗槽堿濃度不能太低,應使進布鋏前織物上的堿濃度不低于維持堿纖維素的濃度,否則,堿纖維素在紊亂狀態下轉化為水合纖維影響絲光效果。(2)加強布鋏部分的沖洗去堿效果,以保證織物出布鋏前的門幅要擴足(五沖五洗)織物殘留堿含量要控制在50克/升以下,這對織物的尺寸穩定性起決定性作用,要保持淋沖堿液一定溫度(70攝氏度以上),可大大提高去堿效果。(3)織物出布鋏后采用直輥去堿槽去堿,由于粗厚織物上含堿較多時脫鋏后進入水洗區,緯向張力消除呈收縮趨勢。如直接進入701去堿蒸箱,堿被逐漸去除,布的張力隨著含堿不同而產生變化,這就很易起皺;如施加張力,去除皺條又將導致門幅縮小,故布出鋏后先采用直輥去堿槽去堿,由于直輥粗、包角大,織物又緊貼在直輥上,而直輥上的羅紋對織物的握持作用和摩擦力,能保持緯向張力下進一步去堿,不僅避免了褶皺的產生,也有利于穩定門幅和緯向縮水率,另外經直輥去堿槽的浮動上輥的多次擠壓及上面噴淋的熱淡堿可大大提高去堿效果。(4)最后平洗槽采用高溫密封逐格倒流,使落布的PH值達 N7左右,完全滿足了工藝要求。
為滿足松堆絲光工藝要求,電器部分采用了交流變頻調速和微機控機系統。由于常規絲光機的運轉同步難,電器故障多,加上松堆絲光的張力變化大,電機功率差異大,轉動慣量變化大,因此同步就更難,加上浸軋濃堿的苧麻織物落人了J箱堆置后經充分溶脹和收縮,緯向收縮4~5%,經向收縮7~8%,為此必須具備:(1)由于織物的收縮,J 型箱中容布量減少,為保證工藝的重演性,J型箱前單元必須加速以補足容布量;(2)織物充分溶脹收縮后必須對織物施加張力使經緯向拉伸至原長度以降低縮水率,為解決上述問題,電器部分必須采用交流變頻調速與微機控制系統。
采用松堆絲光工藝后,能有效地提高苧麻織物絲光的透芯度,改善苧麻纖維微結構和物理性能,保證半制品門幅,降低縮水率;提高對染料、化學藥劑的吸附能力,提高染色均勻度和光澤度,還節約了染料助劑的消耗,降Y~40%堿回收負荷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3.應用于苧麻混紡織物的實踐
由于苧麻纖維的結晶度、取向度都大大高于棉纖維而延伸度卻較低,其在燒堿溶液中的溶脹度也低于棉纖維,加上本身已有較好的光澤,在較大張力下以濃堿處理將大大降低苧麻纖維的活度,并影響手感,要解決這些問題除加強合理的退煮漂前處理工序外,還須改進絲光工藝和進一步處理好脫膠和研究纖維結構的改進及染料結構和色素的影響等。根據陶乃杰教授研究開發的松堆絲光工藝實踐,證實合理的絲光工藝為浸軋 150-160克/升燒堿、松堆5分鐘以上,延長纖維與燒堿的作用時間--擴幅--去堿,經生產實踐證實松堆絲光工藝完全可達到改善染色性能,提高得色深度和鮮艷度的要求。(可見表1、表2、表3)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