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當前較理想的紡織品有害物質檢測技術。介紹了紡織品中甲醛、重金屬和有毒有機化合物的檢測技術,對不同檢測方法的優缺點及測試要點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水萃取法是檢測紡織品中甲醛的較理想方法;原子吸收法雖是目前檢測紡織品中重金屬的常用方法,但ICP-AES法可實現對多種重金屬元素的同時檢測;紡織品中有害有機物的檢測技術中,LC—MS技術適用于中等極性以上有機化合物的分析,GC—MS技術則包括對有機物的定性分析,并可利用外標法進行定量分析。
目前,國際上對出人境紡織品中的有害物質有限量要求,我國雖然是紡織品出口大國,但由于在紡織品檢測方面起步較晚,紡織品中有害物質的檢測技術還不是很成熟,許多技術專利都還被歐美等發達國家掌控。為盡快與國際紡織品檢測技術水平接軌,近年來我國也陸續頒布了一些檢測技術與標準,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如何快速、準確、高效的對紡織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進行檢測已成為當今眾多學者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本文針對紡織品中常見的3類有害物質,分析其毒理學特性,對其各種檢測技術和方法的優缺點進行比較,以期推進我同紡織品中有害物質檢測技術水平。
1紡織品中常見的有害物質
1.1甲醛
甲醛是一種強還原性毒物,對人體蛋白質有凝同作用,其主要的毒性表現即與此相關。服裝面料中的有害物質甲醛主要來自于漿紗和印染過程中的助劑,它的存在能提高助劑在織物上的耐久性。
1.2重金屬
錳、銻、鉻、鎳、鈷、鎘、銅及釩等重金屬離子廣泛應用于印染及其他染化工業中,長期接觸含有這些重金屬離子的紡織品,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紡織品中重金屬的檢測對紡織品的安全性特別重要。
1.3有毒有機化合物
紡織品中所含有毒有機化合物大體上可分為以下3種:
(1)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胺以形成高鐵血紅蛋白為主要病理變化;硝基苯則對神經系
統有明顯影響,三硝基甲苯對肝臟有嚴重傷害。
(2)含有機氯載體的化合物。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如三氯苯、二氯甲苯是高效的染色載體,在染色過程中可使纖維結構膨化,以利于染料的滲透。但這些含氯芳香族化合物會影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皮膚過敏,并刺激皮膚和黏膜,對人體有潛在的致畸和致癌性。
(3)農藥類化合物。農藥殘留是紡織品中含有有毒有害有機物的原因之一。Oeko—TexStandard100和GB/T18885《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對其中大部分農藥的殘留量都有限量要求。
2紡織品中有害物質的常用檢測技術
2.1紡織品中甲醛的檢測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