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梳棉工序兼顧梳理、去雜和損傷纖維
根據配料情況和棉卷定量,合理調整給棉板與刺輥間的隔距,消除刺輥偏心現象,通過更換給棉板規格和采用“墊”或“刨”的辦法,使給棉板分梳工藝長度與原棉主體長度相適應,減少了刺輥分梳時對纖維的損傷。通過重新配置刺輥膠帶盤,使錫林與刺輥的線速度比在1.95以上,這樣增強了纖維從刺輥針面向錫林針面的良好轉移,減少了刺輥返花,改
善了棉網結構。錫林至蓋板間的隔距縮小至0.008mm、0.007 mm、0.006 mm、0.006 mm、0.007 mm,生條定量為18.5 g/5 m,錫林至道夫間隔距為0.004mm,定期做好抄針和磨針工作。小漏底人口隔距為6mm,蓋板速度可根據原料中的短纖維含量和紗線質量要求進行調整,控制生條中的短絨率含量不超過15%。通過合理安排抄針周期和控制各機臺落棉差異,減小了生條定量間的輕重差異。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