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散紅玉SE—GFL染1%深度(oWf)的滌綸.日曬牢度(ISO標準)可達6級,同樣染錦綸,日曬牢度卻只有3~4級。
因此說染滌綸13曬牢度好的分散染料.染錦綸就不一定符合要求。
(2)不同結構的分散染料拼色.其13曬牢度有時低于單色染料的日曬牢度.這稱為“催化光解”現象故實際生產時應注意染料的配伍選擇。
3)日曬牢度的高低與染色深度有密切的關系,規律是色澤越深,日曬牢度越好。因此在染色打樣前必須結合染色深度來選擇合適的染料。即:染深色可選用日曬牢度較低的染料:染淺色則必須選用日曬牢度高的染料。
(4)目前國內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應用的日曬牢度標準主要有二個:①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即ISO.105一B02標準(GB/T8427—1998標準等效采用),實行8級制。8級最高,1級最低。②美國紡織化學家及染色家協會標準.即AATCC16E一1987標準與AATCC16A一1988標準,實行5級制,5級最高,1級最低顯然AATCC標準中的1級相當ISO標準中的1.6級。國內外的染料廠商主要采用ISO標準(8級制),而國外紡織面料的經銷商與印染企業則主要采用AATCC標準(5級制)因此印染企業在接單審查客戶對13曬牢度的要求時及在參閱染料廠商提供的染料色卡有關日曬牢度數據選擇染料時.必須把廠商與客戶執行的日曬牢度標準搞清楚.千萬不可混淆。
1.4選用熱遷移性小的染料配伍染色
1.4.1染料熱遷移的危害
所謂熱遷移性.是指分散染料染色后在130℃以上干熱處理過程中部分染料從纖維內部向纖維熱表面遷移的一種現象熱遷移性是分散染料普遍存在的一種物理性質實際檢測結果證明以下三點值得格外注意:
1)分散染料的熱遷移性與分散染料的熱升華性是二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間沒有規律可循。即低溫型(E型)染料升華性較大,并不等于其熱遷移性較大;高溫型(S型)染料的升華性較小,并不等于熱遷移性較小。這一點不可混淆。
(2)不同結構的分散染料在高溫干熱條件下熱遷移性的大小不同.而且差異頗大。
(3)同一個染料染色方式不同、染色深度不同、熱處理條件不同、后整理助劑不同.染料熱遷移性的大小也不同。
這就給分散染料的實際應用帶來了難以克服的隱患,即染色物在高溫后整理(如定形)的過程中.染料的熱遷移行為不僅會使染色物的水洗牢度顯著下降.還會因不同染料的熱遷移量不同使染色物的色光發生明顯改變。在現實生產中,常常發生染色出缸時色光相符、濕牢度優良.高溫整理后濕牢度變差、色光走偏,達不到客戶要求。不得不“復修”的問題其實就是分散染料在高溫干熱后整理的過程中滌綸上的染料發生了不成比例的熱遷移所致所以對分散染料的熱遷移給染色質量的危害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為此在實際生產中要盡量選用熱遷移性較小的染料配伍染色實踐證明.這對穩定布面色光、提高染色濕牢度十分有效。
1.4.2分散染料熱遷移量的測試方法
1.4.2.1染色(滌綸織物)
處方:分散染料(%,owf) 1-4;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