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試驗結果:根據試樣染色后的高溫凝聚斑點的多少進行評級評級標準:5級——試樣表面完全無斑點:

(4)說明:①對比試驗用的織物應具有相同的長度.以保證卷繞層數一致.卷繞時用力應均勻一致,以保證卷繞緊密度一致,結果才有可比性:②實驗顯示.分散染料在115左右時凝聚現象最大.為了消除試管內液溫的滯后現象.故采用120℃進行實驗;③試樣上的染料凝聚斑點有時較難看清,為了更好檢查斑點污染情況.可以利用滌綸細平布貼附在試樣上,用汽蒸辦法吸附其凝聚物.吸附溫度為130℃.時間為30min可根據滌綸細平布上因凝聚染料而形成的斑點部分占整塊白布的比例來判定結果;④為了了解染料的凝聚物隨著染溫的升高和時間的延長而解聚的能力.需按同樣的方法.于130保溫染色30min.經水洗、干燥后再評級。
2分散染料沸溫染錦綸
染錦綸與染滌綸相比.對分散染料的配伍要求有所不同。
2.1對染料溫型的要求
由于滌綸的結構緊密、疏水性強,即使在高溫水中溶脹度也不是很大.所以對染料溫型的要求較高。不同溫型的染料(尤其是E型與S型)配伍染色,容易因上色同步性較差(E型染料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上染較快:S型染料相對分子質量較大,上染較慢),導致色光不穩定.產生色差與缸差。而錦綸的結構相對松弛.在水中的溶脹度比滌綸要大得多.所以無論是低溫型(E型)還是高溫型(S型)染料。上染都比較容易即不同溫型的分散染料染錦綸.其上色同步性比染滌綸要好得多。
因此單就染色而論.分散染料染錦綸對染料溫型的選擇范圍相對較寬.對染料溫型的配伍一致性要求較低然而實驗顯示,分散染料沸溫染錦綸依然是同溫型染料拼色對染色溫度、染色時間的依附性最小.色光的穩定性最好。而且經高溫干熱整理,布面的升華變色性也小
2.2對耐堿穩定性的要求
分散染料沸溫(100℃染錦綸與高溫(130℃)染滌綸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染浴pH值的高低對得色深度的影響小DH值對分散染料染錦綸的影響見表3。

2.2.1檢測方法
(1)織物:純錦綸布。
(2)_丁藝條件:染料(%,owf)1;
六偏磷酸鈉(g/L) 1.5;
浴比 1:25:
升溫速度(℃/min) 2:
轉速(r/min) 45:
100℃保溫染色 30min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