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普通處理膠輥在實際生產中的不足,推出ZWD系列不處理膠輥在成紗質量中的優異表現,說明國產膠輥與國外膠輥相比還有很大開發空間。
關鍵詞:普通膠輥;不處理膠輥;條干;抗繞性
0 前言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服裝面料向著輕薄挺括、無菌保健、透氣舒適的功能發展。如何紡好細號紗,增加其附加值是紡織企業近些年來追求的目標并一直在致力研究如何運用新型優質紡紗器材提高成紗質量、增加經濟效益。
膠輥是紡紗生產中重要的牽伸部件,因為紡織膠輥的抗繞性、彈性、壓縮變形等性能與紡紗質量有直接關系,高品質的膠輥是提高紡紗質量、提升產品檔次的關鍵器材。具有良好彈性、壓縮變形小的膠輥能增強對纖維的握持加捻效果,從而提高成紗質量;而彈性差、壓縮變形大的膠輥在同等加壓條件下易形成中凹,膠輥對紗的握持力弱,易導致纖維條干CV值升高、粗、細節、棉結、毛羽增多,形成橡皮紗。
表面不處理膠輥保持了橡膠固有的彈性和摩擦特性,加壓后可縮小纖維浮游區長度、使纖維變速點靠近鉗口、牽伸穩定,對紗條干有很好的握持力,成為紡細號紗的優選器材。近幾年,國內諸多紡織器材廠努力研制開發不處理膠輥,使其在彈性、壓縮變形、抗繞性等方面縮小與國外產品的差距,實際使用效果反映良好。
1 ZWD系列膠輥設計原則分析
1.1 不處理膠輥抗繞性能分析
抗繞性是不處理膠輥上車紡紗的首要要求和前提條件,而抗靜電性也是抗繞性的一種;抗繞性能優良的膠輥能減少纏花、降低斷頭率,擋車工生活好做。普通膠輥的抗繞性主要取決于表面處理,是以改變膠輥表面狀態來達到抗繞的目的。普通膠輥表面處理的方式有四種:生漆,酸處理,紫外線光照,化學涂料處理。但無論哪一種處理方式都會使膠輥表面硬度上升;而且,由于涂料涂覆得不均勻、涂料滲透程度不一,導致膠輥硬度不均勻、表面摩擦狀態被改變,失去了膠輥表面原有的橡膠特性,致使膠輥彈性降低,對紗條的握持力減弱,條干CV值升高,有的甚至會影響膠輥的使用壽命,增加消耗。其二,增加了操作工的工作量。一般不處理膠輥經過三四個月、即一個周期的使用,必須進行回磨再處理。其三,任何化學處理都會污染到環境、影響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因此,表面無須處理、精磨后能直接上車的膠輥更受客戶歡迎。提高不處理膠輥的抗繞性、耐磨性和彈性,是不處理膠輥的研究方向。
要提高抗繞性,首先必須分析出現纏繞的因素,歸納起來有:①靜電;②膠輥的表面狀態及車間的溫濕度,水汽在膠輥表面的凝結從而使油劑及其他污垢等在膠輥上附著;③摩擦系數大,橡膠本身的澀性導致纖維與膠輥間產生粘著,形成機械接觸、掛帶。
2.2 設計的指導思想
根據上述觀點,無錫振華紡織橡膠器材廠這些年潛心致力于不處理膠輥的研究,開發出ZWD系列不處理膠輥。橡膠制品的性能優劣,其配方與工藝是決定因素。合理的配方設計能保證橡膠制品優良的性能、膠料工藝性能良好和生產成本較低,便可獲得最佳經濟效益。在ZWD系列不處理膠輥的配方設計中,即合理選用各種配合劑并通過優化組合,從而達到提高不處理膠輥的彈性、抗纏繞性。為了提高抗繞性,在配方中應加入抗靜電劑,以減少靜電積聚;加入表面活性劑,以形成低極性物質在強極性物質中的均一分散體系,使其產生了使強極性水和低極性油都難以附著的特性,提高抗污染性并防止膠輥因污染著垢而產生繞花現象;加入惰性潤滑劑,能改善膠輥表面的摩擦特性,從而消除橡膠固有的粘滯性,使膠輥表面滑爽,減少纖維掛帶。
2 不處理膠輥的配方體系
2.1 主體材料的選擇
根據不處理膠輥耐磨性、耐油性的要求,對比原先普通膠輥所選用橡膠的特性,我們選用了中高丙烯腈含量的改性橡膠。由于此橡膠通過改性,提高了耐油性,并具有高強度。具體參數見表1。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