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精梳工序
3.3.1 減輕小卷定量,確保精梳機前牽伸不致過大;適當提高精梳機落棉率,以利于精梳條干短纖維含量的降低和纖維整齊度的提高。
3.3.2 降低精梳機速度以減少錫林梳理負荷,減輕錫林”嵌花”現象,降低結雜和紗疵;為確保精梳機運轉良好,要保證錫林、頂梳梳針完好無缺,及時做好清潔工作,保證精梳棉網良好。
3.4 并條工序
3.4.1 采用輕定量、低速度、大隔距的工藝,以減少纖維因高速摩擦相互扭結形成棉結。
3.4.2 為保證混合比正確,混一并采用4根棉精梳條和1根滌綸生條混合,并采用大后區牽伸,使纖維充分伸直平行,混二、混三均采用8根并合,以及較小的后區牽伸,適當放大前區牽伸的工藝,保證牽伸穩定,避免條干惡化。
3.4.3 為解決并條定量輕、出條難的問題,將并條圈條盤曲線斜管改為直線斜管,采用較小的圈條速比和喇叭口以增加條子緊密度,避免條子粘連。
3.5 粗紗工序
3.5.1 采用輕定量、低速度、適當捻系數的工藝,以減輕細紗牽伸負擔,改善成紗條干均勻度。
3.5.2 為了加大對纖維的握持力,更好地控制浮游纖維,提高條干均勻度,采用小后區牽伸,鉗口隔距采用3.5 mm。
3.5.3 由于粗紗定量輕、纖維抱合力小,為減少細紗機上粗紗意外牽伸,粗紗定長不宜過大,并要求各牽伸部件、運轉部件回轉靈活。
3.5.4 調整好粗紗機防細節裝置,減少開關車產生的細節。
3.6 細紗工序
3.6.1 選擇細紗錠速為14 000 r/min,選用小鋼領、較重鋼絲圈,以減少毛羽和斷頭。
3.6.2 采用邵爾A硬度65度不處理膠輥,鉗口隔距為2.2 mm,可提高成紗條干、降低千米紗疵。
3.6.3 采用小成形且適當抬高管紗始紡位置,減少因每落紗間隔時間長而造成的飛花附人。
3.6.4 定期對各牽伸部件及鋼領、鋼絲圈等進行檢查、調換。
3.6.5 控制好車間相對濕度和空調回風的使用量,以穩定生產、減少細紗斷頭。
3.7 絡筒并捻工序
3.7.1 絡筒采用低速度、輕張力,減少絡筒工序對紗線強力、條干的破壞,控制毛羽增加率;
3.7.2 為減少有害紗疵,應優選電子清紗工藝,使用空氣捻接器,保證紗線接頭質量好,強力基本上達到原紗強力的85%。
3.7.3 逐錠檢查捻線機接頭質量,擋車工操作法要規范,避免產生緊捻線、弱捻線。
4 各工序質量
4.1 半制品質量完成情況(見表1)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