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方案評定(表4)

從表4 可以看出,在各個改進方案中,只有方案二即在高溫前處理酸洗后適當加入1 次水洗才可以有效去除紗線上殘留的Ca2+、Mg2+。
3.3 改進方案大貨生產跟進
對方案二進行了大貨驗證,使用方案二前處理共生產淺藍、淺紫、灰色等敏感顏色紗378缸紗,回修26 缸,一次命中率93.1%,較之前使用原有高溫前處理工藝的平均89.2% 的一次命中率提高了近4 個百分點??梢姺桨付诟邷厍疤幚硭嵯春筮M行適當水洗,可以有效去除前處理后紗線上殘留的Ca2+、Mg2+,并提高生產的染色重現性。
4 結論
(1)棉紗前處理時酸洗會釋放出沉積在紗上的Ca2+、Mg2+,酸洗后再次進過適當水洗,這些離子便可以去除得比較干凈。
(2)低溫前處理后紗線上殘留的Ca2+、Mg2+含量低于高溫前處理后紗線上殘留的Ca2+、Mg2+。
因此可以認為引起酸洗過程中Ca2+、Mg2+升高的原因有兩種:
①在105 ~130 ℃高溫練漂階段,紗線本身攜帶的大量可溶性無機鹽溶解后產生了Ca2+、Mg2+,這些離子由于高溫堿性條件而轉化為CaCO3等沉淀物質沉積在紗線上(低溫前處理時比較緩和),經過80 ℃水洗不能徹底去除,在常溫酸洗時沉積的CaCO3又重新被HAc溶解為Ca2+離子,引起酸洗時Ca2+、Mg2+離子濃度升高。
②紗線本身附著的鈣鎂沉積物不溶于水,只有經過酸洗階段才能被HAc溶解成Ca2+、Mg2+,從而引起濃度升高。
(3)當染浴中含有4.5 mmol/L的Mg2+時,會對顏色產生很嚴重的影響。染浴中的Ca2+離子對顏色影響相對較小。
(4)高溫前處理后紗線上殘留水分的硬度達到相當于4.5 mmol/L的Ca2+離子的水平時,會對顏色產生影響,特別是某些染料組合的敏感顏色。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