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束狀染色
牛仔染紗與色織染紗有很大的區別。早在20世紀80年代漿染聯合技術就在我國牛仔產業得以應用并推廣,2005年后束狀染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束狀染色產量是聯合機的2 ~3 倍,不僅解決了片狀染紗的兩邊與中央的色差、條花等染疵,而且透染、勻染程度高,染色牢度好。束狀染色生產的工藝是染色和上漿兩個工序分開進行,有利于提高整經工序的操作質量,提高漿紗質量,提高布機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2.2.3 涂料染色
傳統的色織及牛仔紗線染色經歷了從手工染色、半機械化的絞紗染色到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染色方式,但是仍普遍存在著染色用水多、能耗大、染色工序繁雜、生產周期長等問題。為克服這些缺點,涂料染色新技術得以開發應用,成功將坯布涂料染色印花工藝應用于色織、牛仔面料染色,實現了環保、節能、高效生產,使傳統色織紗線染色的10 多道生產工序簡化為3 或4 道生產工序;牛仔生產企業采用涂料染色技術豐富牛仔面料的風格、減少污水排放。
3 色織及牛仔整理工藝
牛仔面料的后整理技術不同于坯布、色織面料的整理方式,其整理工藝是使牛仔面料具有獨特風格的關鍵工序。牛仔面料后整理加工已由傳統的漂洗、石磨發展到纖維素酶石磨整理、純棉的免燙整理,一系列功能整理使牛仔服裝的品質及檔次向多功能型轉變,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國內色織面料的后整理工藝較意大利等后整理水平先進的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用工較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整理風格單一。隨著國內色織產業的發展,如今色織企業不斷更新后整理設備、優化整理工藝,提高常規整理水平的同時,不斷探索創新整理工藝,向功能化、易護理等方向發展。由于色織面料多用于制作高檔襯衫,面料更加輕薄,對柔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就色織及牛仔的液氨整理作主要闡述。
純棉色織及牛仔面料以棉纖維為主要原料。由于棉纖維彈性較差,存在明顯的形態穩定性差、易起折皺等缺點。色織面料相比牛仔面料更加輕薄,更易產生折皺。傳統的免燙面料大多采用單純的樹脂整理加工,在此過程中會產生手感變硬、強力降低等缺陷。而且在穿著的過程中會不斷釋放甲醛殘留物,對人體產生危害。另外,普通免燙處理的襯衫面料其免燙功能的耐久性也較差,經過幾次水洗之后,其抗皺性能會大大降低,影響了穿著的服用性能。液氨整理技術的應用克服了這一缺點,賦予面料良好的尺寸穩定性。
液態氨在溫度升高后汽化成氨氣,進入回收裝置,整個整理過程中織物不接觸水,避免了普通整理中出現的沾色現象。液氨的重復使用可大大降低成本,且克服織物后整理過程中需要耗用大量清水進行洗滌的工序,實現污水零排放,布面不易沾色,符合當今低碳環保的要求。
經液氨整理的色織(牛仔)面料較普通的絲光、樹脂整理具有更加優良的防縮抗皺性能,手感滑爽、柔軟不失筋骨,產品附加值高,經液氨整理后的色織(牛仔)面料價格普遍提高10% ~15%。
液氨整理工藝由于其特殊性,需要單獨的廠房投入,設備價格較高,約250 萬歐元,使用中維護的技術成本要求較高,目前只在較有實力的大型企業中得以應用,普及率不高。至2009年底全國色織企業中擁有10 余條液氨整理生產線,國產色織面料中約有4% 的色織面料經過液氨整理。全國牛仔企業中只有3 條液氨整理生產線,全為進口意大利拉發液氨整理機,且只有1 條生產線投入生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