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布用紗的成本在色織總成本中占到60%,紗線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整經斷頭、織布效率和最終成品的質量。本文從原紗的條干、棉結、紗疵、異纖和毛羽等方面提出了色織用紗的質量要求及控制標準,能給色織企業的生產用紗起到一點指導作用,使其在生產色織面料時,使用合適的紗線,既能滿足面料客戶的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1 色織布的評等標準(表1 —表3)

魯泰公司根據客戶的要求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將色織面料品質評等分為一等、二等、三等。規定一等品標準為單卷扣分不超18 分/100 碼,整批布平均扣分不超過15 分/100碼。單卷扣分達到18 ~40 分/100 碼的降為二等。單卷扣分超過40 分/100 碼的降為三等。我公司現在50% 面料的評分達到10 分/100 碼。
2 色織布對紗線各主要指標的要求
2.1 紗疵
從以上標準來看,國標中1 分疵點的長度是0.3 ~8cm,而國際標準中1 分疵點的長度小于7.62 cm,也就是3"。國標一等品的評分30 分/100 m,遠遠低于國際標準。況且,即使面料評分在客戶要求的范圍內,客戶也不能容忍布面上比較顯眼的粗節。所以,在色織布用紗時,控制紗疵不只是控制標準紗疵,將小紗疵和中紗疵也作為主要指標來控制。紗疵分級圖見圖1。

所謂小紗疵是指A1+B1+A2+B2之和,中紗疵是A3+B3+C1+C2+D1之和。
根據襯衫面料和客戶的需求制定色織布不同紗支對紗疵的要求,魯泰公司對色織面料中青年布的用紗紗疵要求見表4。

作為紡紗廠來說,無論采用何種棉紗質量標準及如何對照最有權威的烏斯特統計公報,都無法完全達到和滿足不同織物色織面料對棉紗質量的需求。棉紗生產廠家必須搞清棉紗紗疵的類型和織物組織結構對紗疵大小、紗疵長短的控制范圍,根據織物組織結構對棉紗紗疵的敏感性和紗疵在布面的顯現性和隱蔽性來確定織物面料類型對紗疵的分類,同時結合10 萬m紗疵分級圖的紗疵分等分級,將面料的紗疵控制數量在10 萬m紗疵分級圖上體現出來。各紡紗工廠只有根據不同客戶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質量標準,并及時與下游客戶溝通,最終使其生產的棉紗滿足客戶的需要。
2.2 棉結
魯泰公司將面料分成經緯一色的青年布、米通條、條子布和格子布4 個檔次來使用原紗,根據其要求不同制定不同的棉結內控標準(表5)。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