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疵點格率方法來評價面料上棉結的多少。所謂疵點格率是指織物表面在規定面積中棉結、粗節等疵點格數與取樣總格數的比率。
棉結檢驗方法:將玻璃板置于所測布卷上。要求隨機測量3 個不同布卷,每個布卷測量4 處,每處必須不包含相同的經緯紗。檢驗位置應在距布頭尾至少5 m、距布邊至少5 cm的范圍內,而且要避開有疵點的地方。在玻璃板上對棉結、粗節點數做不同標記。格內有棉結,不論大小、數量多少,即為一個疵點格。棉結在2 格的線上時,若2格均為疵點格,仍算2 個疵點格;2 格中1 格已為疵點格,1 格為空格,仍算1 個疵點格;2 格均為空格,則線上的棉結算為1 個疵點格;1 個或1 條粗節延及數格時,只算1格,如延及的格數是疵點格,則不再記入。在225 個疵點檢驗格的玻璃板上清點織物表面的棉結、粗節、結頭所占格數。

根據我公司實際情況,將棉結疵點格率標準值定為2%。重點檢驗經緯向同色、經緯向各一色、米通等顯現品種,特別是80S/2、100S/2以及高支紗、精紡紗。
2.3 原紗條干
原紗條干受紡紗工藝、原料、設備、紡織器材等方面影響。色織用紗的條干CV值達到2001年烏斯特公報25% 的水平,即能滿足布面質量的要求。但色織布對因機械原因造成的規律性條干的原紗要求特別嚴格,特別是因細紗前皮輥和前羅拉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規律性條干,由于其波長只有7 ~9 cm,粗度粗,出現的頻率沒有規律,對布面的危害大。所以,全部選用無機械波羅拉細紗機生產的棉紗。
2.4 異纖
異纖在紡紗廠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在使用細絨棉紗線時,每10 m面料上異纖最多可達到30 ~40 處。因此很多大棉紡廠都安排了總人數10% ~20% 的人員挑揀異纖。有很多廠家也因此在清花工序安裝了清除異纖的設備,在絡筒機清紗器中增加了異纖清除裝置。盡管如此,每10m面料上仍有6 ~8 處的異纖,按照布面疵點的評分規定,仍然不能達到客戶的要求。還要組織大量的人修異纖,其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2.5 毛羽
(1)毛羽對面料的影響
色織面料是原紗先經過染色后織布,經緯紗的工藝流程如下:

由于色織面料的經緯紗全部經過紗線染色,工藝流程長,在倒筒和染色的過程中,毛羽增加很多,很容易造成毛羽集聚成粗節,影響布面質量,甚至造成面料降等。
(2)毛羽不勻引起顏色深淺不一
由于毛羽多的紗線吸色性比毛羽少的快,染色后形成紗線深淺不一,織入面料形成條花疵點,造成面料降等。
(3)毛羽對面料起毛起球的影響面料的起毛起球性是重要指標之一,檔次高的面料對起毛起球性有著嚴格的要求。紗線本身的毛羽多,必定影響面料的起毛起球性。特別是滌棉混紡紗和棉/毛混紡品種,對起毛起球性要求更加嚴格。
(4)紗線毛羽的測量方法
一種是烏斯特毛羽儀測量的H值;另外一種測量毛羽的方法為毛羽根數計數法,其國內有代表性的設備為長嶺紡電的YG172系列毛羽測試儀,能一次測定1 ~9 mm的毛羽根數。以上兩種測定方法相比較,長嶺的毛羽測試儀對指導生產更加有利。

一般來說,股線的毛羽比單紗要好。但從毛羽H值來看(表6),100S/2 紗的毛羽比50S單紗還要大,但3 mm以上的毛羽根數100S/2 股線只有50S單紗的10% 左右。但對于同一品種,毛羽H值還是具有可比性的,并且毛羽H值比較穩定。在指導生產和后道工序用紗方面,毛羽根數更加具有意義。
2.6 單紗強力
魯泰公司用紗的支數范圍為10S~180S/2,對于30S及以下的品種,用普通的細絨棉生產其強力就能滿足生產需要;但對于40S紗,其強力基本上處在邊緣,內控標準為275 cN;對于50S以上的原紗,全部用100% 長絨棉來生產,強力基本上沒有問題。總的來說,色織布用紗的強力能夠達到烏斯特25% 的水平,基本上能夠滿足織布用紗的需要。至于一些特殊整理的用紗,則需要用特殊的原棉來生產。
在日常用紗時,還要特別注重最小強力。一批紗的質量水平不是取決于質量最好的紗,而是取決于質量不好的紗。在日常的生產管理中,一定要特別關注最小強力,將單紗斷裂強力不勻CV值控制在烏斯特25% 的水平之內,才能夠滿足襯衫面料用紗的要求。
3 結束語
(1)保持產品質量穩定。色織布用紗的周期長,一般都在40 ~60 天之間。原紗購進后,漂染開始打色。如果原紗質量波動很大,后道工序又要調整用紗,原先已經打好的顏色就無法使用。紡紗廠質量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用質量是否穩定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來評價的。原紗質量的好壞,不能單獨看一次質量是否達到烏斯特公報5% 的質量水平,還要在完整的產品中沒有異常。
(2)質量目標必須始終如一地減少異常。很難發現所有的紗線在一段時間內質量完全不達標。時常是少數幾個不合格的管紗導致了質量水平的降低,進而產生大量的廢品。異常是投訴的主要原因。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