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ITO(摻錫氧化銦)粉體因其高電導率和淺色透明性,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一種新型功能材料。介紹了ITO粉體的性能及其薄膜的制備方法,包括溶膠-凝膠法、磁控濺射法、噴霧熱解法和液相沉積法。目前其主要用于滌綸和羊毛的抗靜電整理。
0 前言
對于不同的紡織材料,由于材料本身及其表面親疏水性的差異,其產生靜電的難易和數量不同。特別是隨著合成纖維在紡織品中應用的增多,這些高分子聚合物不像天然纖維那樣含有親水性基團,且回潮率普遍較低、結晶度較高、絕緣性較強,因此摩擦產生的靜電就會因無法及時泄漏而積累,有時甚至產生高達2000~4000V的靜電壓,使電荷積聚現象更加顯著。
由合成纖維所引起的靜電現象不但造成紡紗織造困難,而且穿著舒適性差,還會引起電擊,甚至造成嚴重的災害。此外,近幾年來,電子、儀表、通信、醫療等行業對抗靜電服裝的需求逐年增多,因此對紡織品進行抗靜電整理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摻錫氧化銦(ITO)工業的發展,ITO材料憑借優異的各項特性,其應用得到迅速發展,ITO在紡織品抗靜電整理中的應用就是其中之一。
1 靜電概述
1.1 靜電產生的機理
紡織材料具有很高的比電阻,是不良導電體。因此,纖維及其制品在生產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纖維材料易因相互間或與其它物體的接觸摩擦、牽伸、壓縮及電場感應和熱風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產生靜電。
1.2 紡織品靜電的危害
纖維加工中,靜電的產生將引起繞皮輥或羅拉、紗條和絲束分離、開口不清、飛花和粉塵聚集、棉網成網不良,以及放電等,造成產品質量問題,危害生產加工和操作人員的安全。在紡織品使用中,電荷的積聚可引起灰塵附著、服裝粘附肢體產生不適感。此外,還可引起血液pH值上升,血液中鈣含量降低,血糖升高,維生素C含量下降等問題。與此同時,較高的靜電壓會對人體產生電擊,并引起電子元件損壞,甚至導致起火和爆炸。因此消除靜電隱患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2 織物抗靜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1 織物抗靜電基本原理
通常,靜電現象是電荷發生過程(電荷移動、電荷分離)和消失過程(電暈放電、靜電泄漏)復雜交錯而產生的現象。實際的靜電荷水平是這兩個相反過程達到動態平衡的過程。織物抗靜電方法可以概括為:減少靜電的產生,加快靜電的泄漏,以及創造使靜電中和的條件。
2.2 織物抗靜電基本方法
20世紀50年代后期,國外開始研究織物抗靜電技術;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國和美國等工業發達國家已陸續提出對抗靜電織物及服裝的要求;80年代以后,國內外對抗靜電織物開始了系統的研究,其中以對合纖織物的研究最為廣泛。目前,紡織品抗靜電整理方法通常有三種。
[1][2][3][4][5][6]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