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絲/羊絨混紡織物具有不同天然纖維的特點和服用性能,將棉的吸濕性、舒適性與羊絨豐滿的手感、優良的彈性、良好的抗皺性和保暖性相結合,補償了棉呆板的手感、易皺的弱點,再添加絲的光澤和滑爽,可為消費者提供更舒適的感覺和更佳的手感。
1 棉/絲/羊絨混紡筒紗活性一浴染色工藝
棉/絲/羊絨混紡產品實現棉毛同色,幾十年來一直是印染科技工作者的技術攻關項目。由于纖維的形態結構和化學性能相去甚遠,使棉毛染色難以達到同色。這類混紡紗在生產中存在以下技術難點:紗線前處理難度大,既要保證混紡紗中棉的練漂充分,便于后面染色的套平性,又要保證絲和羊絨的成分不受影響。染色工藝要求苛刻,紗線染色易造成強力下降和成分潛在損傷。
本文通過試驗,選定了該混紡紗的前處理和染色工藝配方,該工藝不影響混紡紗的強力和成分,并且能夠達到較好的染色同色性。
棉/絲/羊絨紗線混紡比為70∶20∶10,紗線松成0.8kg/筒,紗支為100S/2。液堿(質量濃度為32% 的氫氧化鈉溶液)、雙氧水、純堿、精練劑、螯合劑、元明粉、活性染料,以上純度皆為工業級。
前處理工藝:80 ℃處理0.5 h,精練后進行水洗、酸洗。
染色工藝:活性染料染色,80 ℃染色45 min,然后水洗、酸洗、皂洗、固色。
白度測試:III/Obs D65 10 Deg。
毛效測試:AATCC 79 Spot Method。
成分測試:AATCC 20。
紗線強力測試:CRE等速伸長法,Uster Tensorapid 4。
2 前處理與染色工藝分析
2.1 前處理工藝
前處理是染色成功的一半因素。棉上的雜質主要為果膠、油質、蠟質等,影響著棉纖維的親水性,羊絨上主要又一些動物油脂和紡紗油,絹絲有少量絲膠和紡紗油。在這些雜質中,油脂和紡紗油可以通過精練劑乳化分散去除,而棉上的多種天然雜質較難去除,一般純棉纖維要添加一定的氫氧化鈉才能練漂得較為干凈,然而氫氧化鈉對絲和羊絨都會有一定的分解作用。因此,前處理工藝主要為尋找在確保蛋白質纖維不受損傷的情況下盡量提高棉纖維的精練效果。
2.1.1 液堿的使用對前處理的影響
改變液堿用量的前處理工藝配方及效果見表1、表2。

由表2 可以看出,隨著液堿用量的加大,紗線的白度和紗支不斷加大,這是由于液堿對紗線的精練作用,液堿有利于雜質的去除,使得紗線白度增加,也使得紗線失重造成紗支變細。同時,紗線的吸水性也不斷提升。負面影響方面,液堿用量的加大使得紗線中的蛋白質纖維出現部分溶解,因而紗線的強力也在降低。當液堿用量為0.2 g/L時,蛋白質纖維的成分開始有稍微減少,當液堿用量為0.3 g/L時,已經下降明顯。因而液堿用量應該不超過0.2 g/L。2.1.2 純堿的用量對前處理的影響。改變純堿用量的前處理工藝配方及效果見表3、表4。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