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漿紗
高支紗因紗支細、強力低、橫截面積小,紗線滲透差。色紗在經過前處理煮漂及染色后,紗線強力進一步降低,強力不勻率增大,彈性變差,手感發澀,脆性增加,毛效變差,吸漿能力下降。此外,經松式絡筒和倒筒后的紗線有害毛羽增加約400%。因而上漿的主要目的應為增大紗線強力,貼伏毛羽,減小紗線摩擦。
漿料配方:選用環保綠色漿料馬鈴薯酯化淀粉PR–Su和CP–L漿料為主的漿料配方,PR–Su漿料具有較好的粘著力和耐磨性,漿液粘度低,流動性、滲透性好,可減少二次毛羽,同時易降解,易退漿,是綠色環保漿料。漿料配方(以80S紗為例):PR–Su 37 kg,CP–L 37 kg,變性淀粉37 kg,KT 6 kg,YL 1 kg。
漿紗設備:祖克S432型雙漿槽漿紗機。漿紗工藝參數:漿液粘度9 s,溫度95 ℃,車速60 m/min,漿槽含固量15.2%,上漿率17%,回潮率9%,壓漿力16 kN。對于深色品種,漿槽溫度可適當降低,避免紗線掉色。經上漿后,紗線增強率28.5%,減伸率20%,毛羽(3 mm以上)降低率70%,紗線伸長率0.9%。
1.5.3 織造
高支高密織物經密大,打緯阻力大,因此采用較高的后梁工藝,使梭口滿開時,上層經紗張力小,下層經紗張力大,有利于打緊緯紗;同時,采用較早的開口時間、較低的上機張力,使布面豐滿。織造設備:天馬超優秀型Excel劍桿織機。工藝參數:機速350 r/min,后梁高度+5,綜平時間320°,后梁位置2–2 孔,張力彈簧2–2 孔。
1.5.4 后整理
后整理工藝流程:燒毛→退漿→絲光→拉幅→預縮。高支高密色織物經絲光后整理后,觸感和柔軟性良好,光澤柔和優雅,紋路清晰,懸垂性佳,織物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2 平紋地小提花輕薄型色織襯衫面料
輕薄型色織面料是近年來色織襯衫面料的一種流行趨勢,其順應了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利用純棉高支染色紗線,配合較小的經緯密度,加以織物組織的變換和后整理工藝生產出的該類色織面料,輕薄、透氣,布面稀疏,隱約透明,花紋富于變化,是高檔的襯衫面料。
2.1 織物規格(表3)

2.2 生產難點分析
平紋地小提花薄型色織面料緊度小,易產生橫檔疵點;紗支細,單紗強力低,織造過程中容易產生經紗斷頭;小提花部分因交織點少,停經片容易下墜,導致停機。因此,應通過漿紗工序提高紗線強力,整經時對小提花部分經紗應加重張力,使紗線預伸長,減少因墜經產生的停機。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