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柞蠶絲、錦綸纖維的化學結構與形態結構及染色性能和色差起因
的分析,找出適合柞絲、錦綸纖維同色染色的優化工藝條件,經生產實踐證明,產品達到質
量要求,工藝切實可行。
柞蠶絲纖維具有珠寶光澤、手感柔軟、吸濕透氣、冬暖夏涼、穿著舒適的特點。但同時也存在易起皺、尺寸不穩定、染色產品顏色不鮮艷等缺點。錦綸纖維具有彈性好、耐磨、尺寸穩定等優點,但也存在吸濕性較差的缺點。用上述這兩種纖維制成的柞蠶絲/錦綸復合絲織物可揚長避短,在保持了柞蠶絲織物優點的基礎上,解決了純柞蠶絲織物尺寸穩定性差的問題,成為消費者廣泛歡迎的一種高檔衣料。但是在柞蠶絲/錦綸復合絲織物染色時,由于柞蠶絲與錦綸纖維化學結構的差異,其染色工藝有其特殊性,工藝掌握不好會出現織物表面著色不勻,兩種纖維得色不一致的缺點。本文在篩選染料的基礎上,對影響同色染色的相關條件進行探討,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一、染料的選擇
錦綸屬疏水性纖維,但大分子中含有大量弱親水基團(一CONH一),分子兩端還有一NH一COOH親水基團,因而可采用多種染料進行染色。如分散染料、中性染料、弱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等,都可以做錦綸染色的染料。經過大小樣試驗發現,各種染料對錦綸66織物的經柳、橫檔疵病的遮蓋能力分別為:分散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由于錦綸66的取向度高,玻璃化溫度為4O~60℃,所以染色溫度不能過低,否則易造成染料移染性差。
而柞蠶絲屬蛋白質纖維,含有各種可以與染料發生反應的羥基和氨基,因此可以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進行染色。其中酸性染料染色,色澤鮮艷,上染率高,但染色牢度較差。而只有活性染料不僅色譜全、較鮮艷,而且染色牢度較好。
根據兩種纖維的性質及對不同染料的適應性,通過初步實驗分析得出結論,選擇熱固型活性染料用于柞蠶絲/錦綸復合絲織物染色效果較好。因為柞錦復合絲織物為高檔產品,染色牢度必須得到保證,而酸性、直接、中性染料顯然無法保證較高的染色牢度。而且在染料篩選實驗中發現,只要控制得當,即可染出柞絲與錦綸幾乎一致的顏色。
二、染色溫度與堿劑的選擇
選兩支活性染料:活性藍K—R、活性嫩黃K一6G,在8O℃,9O℃,95℃下進行染色,固色用堿分別為Na2CO3與NaHCO,其用量為1g,2g,3g三個檔。促染劑為Na—Cl,用量為30g/L。
染后利用72—1型分光光度劑測定其上染率,結果為:當NaHCO3,用量為2g/L、溫度為8O℃時,上染率最高?;钚阅埸S上染率為69,固著率為49;活性藍K—R上染率為47。4,固著率為35。比其它溫度條件下的上染率與固著率均高2O~3O,而且兩種纖維同色性較好,所以染色溫度與堿劑用量初步確定。
利用上述實驗的結果,用活性嫩黃4G、活性艷橙K—R、活性紅K一2BP、活性艷藍K—GR、活性紫K一3R等1O支K型活性染料進行對比實驗,結果也證明了初步實驗結果是正確的。
三、色差控制
色差的產生是由于染料上染量不同或染料色光發生變異。在自然界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在視覺上人眼對不同顏色的分辨能力是不同的。比如對綠色和黃色的辨色能力低于對藍色的辨色能力。也就是說,變化同樣的色度值,人眼對綠色和黃綠色可能辨別不出或感覺變化很小,但對藍紫色可能感覺變化很大。一般把顏色的可分辨的變化范圍稱作顏色的寬容量。對同一織物來說,可通過測定織物的上染百分率,優選可控制染色工藝條件,減少色差。柞蠶絲/錦綸復合絲織物是由絲、錦綸兩種纖維加工而成,由于這兩種纖維的物理結構和化學性質不同,決定了染料即便在絲、錦綸上的上染率相同,也會因二者對光的反射不同使人眼仍然感覺到二者的顏色差異。因此絲/錦復合絲織物是否同色應結合上染量、表面得色量與人眼目測幾種方法來測定。對黃綠色等顏色寬容量大的顏色,可在優選染色工藝的條件下,通過控制染色條件,對染色各道工序嚴格把關,如染前處理的半成品質量、水質、染料用量的多少、染料助劑質量和稱量精確度等,來達到絲與錦綸同色。而對藍紫色等顏色寬容度較小的顏色,應具體分析研究,才能使之達到同色染色效果。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