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緊密紡的工藝要求出發,說明網格圈是緊密紡的關鍵零件,并對網格圈的機械性能、物理性能及其制造方法等方面作了初步分析,介紹了其在國產紡機上的使用情況。
關鍵詞:網格圈;緊密紡;紗線質量;環錠紡
0 前言
細紗緊密紡因其獨特的成紗原理使成紗質量比普通環錠紡有較大的改善,紗線毛羽減少,纖維強力提高,條干CV值降低;因此近年來頗受紡織行業專業人員的關注。
細紗緊密紡的基本原理是紗條牽伸到一定細度后,在進入卷繞加捻前的特定區域內,利用氣流的作用使紗條在變成紗線的過程中結構緊密,表面光潔,該裝置中集聚圈是關鍵器材之一。目前,集聚圈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用化學纖維織成的無接頭透氣性好的網格圈;另一種是可以放置在導紗通道上的制有不同尺寸和形狀小孔的橡膠圈。
1 緊密紡工藝對網格圈的性能要求
在成紗過程中,粗紗條經后、中、前羅拉牽伸到一定細度之后,在普通環錠紡中須條通過陶瓷集紗器進入鋼絲圈和錠子,完成加捻和卷繞的功能之后成為細紗。在這個紡紗過程中存在一個薄弱環節——加捻三角區,在這個區域中的須條處于浮游狀態,因而容易產生毛羽;而緊密紡針對上述弱點,在前羅拉之后增加了一集聚圈(即網格圈),須條同網格圈一起向前移動,在移動過程中由于網格圈背面裝有吸管,在氣流作用下須條堆積緊密,大多數暴露在須條外面的毛羽可在氣流和錠子加捻力的聯合作用下而埋入須條,這樣須條經過網格圈之后條干緊密,毛羽減少;分析了上述工藝過程之后,我們可以看出網格圈應具備以下性能:
1.1 網格圈應具有足夠高的強度、耐磨性。因為網格圈在壓緊膠輥進行傳動時保持與須條同步的線速度,同時傳動面還要在鉗口和吸風管面上滑動,要保持該運動的平穩性,網格圈還應有足夠的張力;否則不能與須條送給速度均勻同步,紡出的紗線質量達不到到緊密紡的效果。
1.2 網格圈應具有適當的孔隙率和透氣性。如前所述,須條在網格圈上受氣流吸力的作用而緊密,因此毛羽少,可見其吸力的大小與成紗質量息息相關:太小,起不到緊密紡的效果;太大,纖維吸人風管,也達不到緊密紡的效果。
1.3 網格圈的表面粗糙度應適當。由于須條與網格圈是同步運動,即在長度方向是沒有相對運動的;但由于在加捻力的作用下須條逐漸變細,同網格圈之間便有相對轉動,這種相對運動能使紗線毛羽減少;因此,網格圈表面應該具有較小的粗糙度值以利于加捻和減少毛羽。另外,網格圈要接受和送出須條,必須表面光潔、不粘滯纖維,有利于須條在網格圈上的連續運動。網格圈的背面一方面要接受膠輥靠摩擦傳動的動力,表面應有一定粗糙度來確保摩擦傳動不打滑;另一方面,為保證使紗條在鉗口和吸管表面滑動,摩擦阻力要小,所以表面應有較低的粗糙度;綜合考慮兩方面的因素,網格圈的背面應比表面粗糙,但粗糙度應適當。
1.4 網格圈應具有足夠高的尺寸穩定性。所謂尺寸穩定性是指網格圈的形狀和尺寸不隨工作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由于高分子材料都存在蠕變問題,其形狀尺寸常隨溫度、濕度、應力諸因素而變,常常會出現網格圈松動或橫向來回竄動;所以網格圈應具有一定的尺寸穩定性,通常為減小蠕變、提高尺寸穩定性,在生產網格圈時都要進行定性處理。
2 網格圈的制造方法
網格圈是寬25 mm的無接頭圓形織物,其周向展開長度為112 mm,經緯紗垂直交織形成多孔透氣織物,這種無接頭的圓形織物批量生產的方法是利用特種織物設計原理,在有梭織機上連續織造成管狀織物,然后切割成25 mm寬的網格圈。
2.1 原材料的選擇
如前所述,網格圈所用的原料是化學纖維,且必須具有較高的強力和耐磨性能,而且還要一定的細度;否則難以保證織物的孔隙度;同時又要尺寸穩定,不產生靜電吸附。要同時滿足這些要求的產業用化學纖維可供選擇的只有兩種:高強尼龍單絲和高強滌單絲。這兩種材料性能簡要對比見表1。
.pn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