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了竹/滌/棉混紡織物的染整加工工藝,包括燒毛、褪漿、冷軋堆、絲光、中性酵素酶酶洗、分散一士林一浴法和分散一活性兩浴法2種方法染色和后整理等。結果表明,采用酶褪漿,冷堆工藝較溫和,可以減少織物損傷,且織物毛效,手感較好。通過中性酵素酶處理,織物手感得到較大提高,懸垂性好。采用分散一士林一浴法和分散一活性兩浴法2種方法染色,得色均勻,色澤鮮艷,經柔軟預縮后手感更佳。有較佳的仿絲綢效果。
竹纖維的制取方法有2種,即物理方法的“原生竹纖維”和化學方法的“再生竹纖維”。前者是采用蒸煮等物理方法直接從竹子中提取竹纖維素,再加工而成的純天然纖維,即竹原纖維;后者則是將天然竹子經過化學處理成為竹漿粕.再經化學變性成為粘皎狀竹漿粕,然后經噴絲紡制成的纖維,即竹漿纖維。竹漿纖維橫截面形狀與粘膠纖維相似,呈多邊形不規則狀,皮芯層結構不明顯,纖維表面有溝槽。這種結構致使染料的可及區增加,無定型區比例高。活性染料與竹漿纖維之間以氫鍵、范德華力形成多層吸附的絕對數量增加,因此其平衡上染百分率較高,也使織物具有較高的固色率,織物色澤鮮艷,牢度較好。竹漿纖維與滌綸,棉混紡織物具有許多優良特性。如吸濕、導濕、透氣性強、染色性能好、色澤鮮艷手感柔軟和布面挺闊,還具有較強的抗菌、防皺等功能。竹纖維強度較棉纖、滌綸纖維強度低較多,因此,在制定染整加工工藝時需要充分考慮竹/滌/棉混紡織物產品的特點。
竹漿纖維結構疏散,有較多的溝槽和內表面積,暴露的羥基比棉纖維多,因此化學活潑性比棉纖維大,對酸、堿、氧化劑都比較敏感。竹漿纖維對堿的穩定性比棉纖維差,能在濃堿作用下劇烈膨化致溶解。昕以在染整加工中應盡量少用濃堿。故用高溫淀粉酶DMA一206退漿與堿氧一浴法冷堆進行實驗,以在盡量保證織物強力的情況下達到前處理較好的布面效果。
實驗采用優選法。通過采用不同的工藝條件處理織物,對比處理后織物的布面效果及各種物理指標參數來選擇最佳的染整工藝條件。
1試驗
1.1織物規格
133"72/50/2"24竹/滌/棉50/38/12)
1.2主要化學藥品
高溫淀粉酶DMA-206、滲透劑JFC、過氧化氫、氫氧化鈉、純堿、水玻璃、高效煮煉劑Kw、金屬螯合劑、纖維素酶
1.3前處理工藝流程
坯檢一翻縫一燒毛一退漿一冷堆一短蒸一絲光一定型一酶冼一烘干
1.3.1燒毛
兩正一反,車速120m/min,蒸氣滅火。
因滌綸纖維經燒毛后,布面易受損,產生不宜觀察的熔球,染色時易產生色點,故燒毛薷}真重,采用高速輕燒工藝。
1.3.2退漿
由于竹纖維強力較低,為避免過多的損傷織物強力,采用較溫和的酶退漿工藝。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