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左右的紡織印染助劑是以各類表面活性劑作為基本原料進行加工和復配的,開發環保型的紡織印染助劑必需十分注重表面活性劑的生態安全性.就表面活性劑的安全性(包括急性毒性、亞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畸性、致變異性和致癌性、對皮膚和眼睛的刺激性)以及表面活性劑生態性(包括水生物毒性、生物降解性),尤其對生物降解性的概念作了較為詳細的解說,并輔以一些數據加以說明.
1表面活性劑的發展概況
表面活性劑是一種具有兩親結構,能夠在界面上富集,顯著改變界面性質的特殊化學物質.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點使之具有潤濕、滲透、增溶、乳化、分散、凈洗、起泡、穩泡、柔軟、抗靜電等功能特性.由于表面活性劑能夠調控界面性質以及在界面上發生物理和化學過程,因此,在工業生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雖然在應用表面活性劑時加入量一般很少,但往往能夠在相關生產中起到改進工藝、提高質量、增加產量、降低消耗、節約能源、提高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關鍵作用,因此贏得了“工業味精”的美譽,廣泛用于石油開采、礦物浮洗、紡織工業、化學工業、食品工業、制藥工業、日用化工、農藥化肥、信息材料等領域.80%左右的紡織印染助劑是以各類表面活性劑作為原料進行加工和復配或作為輔助性材料.
表面活性劑工業是20世紀3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精細化學工業,表面活性劑的產量和品種隨著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而不斷增加,發展勢頭極為迅猛,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之一.1990年,全世界表面活性劑的總產量已達到610萬t,1995年為930萬t,2000年為1080萬t,2005年為1250萬t.從1995年到2005年的l0年內穩步增長,年增長率約3%t,其中約75%表面活性劑由石油產品制得.Gower公司1997年出版的((Handbooko(IndustrialSur(actants))(第二版)收錄的國外表面活性劑的商品牌號已超過21000種,與出版于1988年第一版相比,新增加9000余種刪除了7000余種,另有9000余種進行了更新,充分說明表面活性劑的發展13新月異.我國表面活性劑工業始于1956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建立起比較完整的表面活性劑體系,形成陰離子、非離子、陽離子和兩性離子的45個大類,130個小類表面活性劑的工業體系.2005年我國表面活性劑產量已經達到301.84萬t,居世界第二位,表面活性劑品種2005年已達4714個,為2000年的2.35倍,是1996年的3.75倍,能夠生產大部分傳統表面活性劑品種,見表1.

我國表面活性劑的品種開發雖然很快,但仍落后于歐美與日本,1998年13本生產的表面活性劑品種已達6139個,而且在不斷更新.
表面活性劑的主要用途可分為家用和工業用兩大類.前者是表面活性劑的傳統市場,主要是家用洗滌劑和個人護理品,在世界表面活性劑市場上分別占50%和8%左右,其特點是表面活性劑種類少、用量大.后者則為正在不斷開拓的新興市場,約占40%~42%,具有產量少、品種多、應用領域廣、技術含量高的特點,成為今后發展的主要趨勢.我國工業表面活性劑的產量占表面活性劑總產量比重從1999年的44.7%增加到2000年的47.55%、2005年的72.26%l,與世界工業表面活性劑的比例很不一致.主要是工業表面活性劑中水泥減水劑的產量極高,2005年為127萬t,占表面活性劑總產量(301萬t)l~342%,而且萘系第一代減水劑占80%,是極不合理的分布.因此,其他類型的工業表面活性劑品種和產量所占比例相對較少.
[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