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科技進步和品牌建設推動行業增長
隨著科技對行業的貢獻增加,印染行業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勞動生產率有較大提高。2007年1~11月,印染行業人均產值為37萬元,比“十五”期末增加了5萬元;印染布億美元出口為5093人/億美元,比“十五”期末減少10人/億美元。科技又是行業實施節能減排的關鍵,是實現行業節能減排的最大推動力。近年來,印染行業的節水、節能、降耗、減排的工藝技術、裝備及染化料助劑不斷取得新進展,使行業節能減排取得了顯著成效,百米印染布水耗、能耗下降,中水回用率提高,廢水達標排放率和排放指標也不斷提高。技術進步對提升行業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的帶動作用顯著。
隨著品牌建設的不斷發展,印染行業品牌貢獻率也在不斷上升。一批骨干企業,根據自己的實力、優勢,在產品、營銷、服務等環節創建品牌,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成為行業的主力軍,對行業技術進步和整體發展有很好的帶動作用。紡織工業協會統計結果表明,紡織全行業的利潤系由30%的企業實現。
2.5 中西部地區部分省份產量增長明顯
在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中西部地區部分省份印染布產量增速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中部地區的安徽省產量同比增長40.35%,江西省的產量增長87.18%,湖北省的產量增長20.17%,湖南省的產量增長33.61%;西部地區的云南省、四川省2006年產量增幅分別為50.00%和37.60%,2007年1~11月的產量增幅則分別達到61.52%和51.23%,而甘肅省的產量增幅最大,達348.21%;東北地區的吉林省產量增幅也高達104.65%。這些變化與東部沿海地區資源、環境壓力加大,以及國家對加工貿易實行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差別政策,促進加工貿易的產業升級,以及促進加工貿易產業由東南沿海向中西部等地區的梯度轉移有關。
2.6 內銷比重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中國印染布的內銷比重逐漸增加,內需市場的潛力空間越來越被企業所關注。2007年,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內銷比重上升到73.48%,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3.12個百分點。全行業近74%的收入是通過國內市場實現的,內需對行業發展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3 印染行業運行的突出問題和困難
3.1 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壓力大
印染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對提升下游紡織品服裝附加值,提高紡織品服裝檔次,以及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起著重要作用。印染行業的發展,一方面不斷滿足了國內外服裝市場時尚化、個性化、優質化、功能化、舒適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加工過程中既會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又會產生大量的廢水,使得印染行業成為紡織工業中承受環保壓力最大的行業。
節能減排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黨中央、國務院給予了高度重視,提出了“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目標。印染行業節能減排的形勢非常嚴峻,對行業的投資、生產產生較大影響。太湖藍藻事件爆發后,太湖流域內許多印染企業受到沖擊。政府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標準,COD指標提高到了60,而且控制了企業取水量和廢水排放量,迫使環太湖地區的印染、漿紗及色織牛仔布企業停、限產,致使2007年1~11月江蘇省產量明顯降,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