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顯著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務院出臺了《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條件,對紡織印染行業有效應對危機、抑制經濟下滑、幫助企業度過難關,推動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2.3.1 減輕企業稅負
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是對行業的直接利好,給企業洽談訂單增大了彈性空間,對增加訂單數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力地緩解了出口企業的困難;中國促進外貿的其它政策也有助于出口的恢復性增長。2009年1月1日起實施的增值稅轉型改革,有利于減輕企業稅負。2009年1-11月,規模以上印染企業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同比增長13.83%,增速回落13.25個百分點。連續下調存貸款利率和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降低了企業財務成本。2009年1-11月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利息支出同比減少16.21%,增速大幅回落44.17個百分點;財務費用同比減少10.24%,增速回落26.64個百分點。
2.3.2 印染專項推動行業技術改造步伐
印染行業是紡織加工的重要環節,是提升服裝、家用紡織品質量和附加值的關鍵行業,同時承擔了紡織工業廢水排放和治理的重任。國家安排了《印染行業節能減排與產業升級專項》,已有部分企業實施并資金到位。這一實質性政策措施的實施,對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行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提升。在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下,行業投資增速明顯加快。2009年1-11月,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實際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5.12%,同比增加10.81個百分點。
2.3.3 擴內需政策對行業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9年1-11月,我國居民服裝類消費同比增長18.4%,高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1個百分點。“擴內需、保增長”政策對行業增長發揮了更大的拉動作用。2009年1-11月,在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16.42%的情況下,銷售產值實現了7.85%的增長,印染布內銷比重達83.55%,同比提高7.77個百分點。
2.4 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
國際金融危機給行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給行業的結構調整帶來了契機,行業調整升級步伐明顯加快。一批企業在逆境中得到發展,在技術創新、節能減排、裝備提升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新產品開發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綜合競爭能力進一步提高。2009年1-11月份,規模以上印染企業新產品產值同比增加10.75%,高出銷售產值增速2.9個百分點,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7.36%,同比提高0.19個百分點,表明行業新產品開發狀況較好,產品創新對行業回升向好的貢獻突出。同時,在出口形勢不利和國內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下,資金、技術、管理能力差、抗風險能力低的部分企業被淘汰,緩解了中低檔印染產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從而使實力企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并快速發展。
3 2010年印染行業發展環境與趨勢
2009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國際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我國印染行業呈現企穩回升、發展逐漸向好的良好局面。但是也要看到,由于2008下半年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持續下行,2008年第四季度降至谷底,基數低是2009年同比數據較高的一個原因。2010年,受各種因素交錯影響,我國印染行業發展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形勢。
3.1 外部環境整體向好 外貿形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3.1.1 國際經濟全面復蘇之路漫長而曲折
2009年,在各國經濟救援和經濟刺激政策作用下,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實體經濟下滑已經基本觸底,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出現一些回暖跡象。2010年,隨著發達國家金融體系風險進一步下降,市場信心逐步改善,全球經濟將呈現一定程度回升,國際市場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但是,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并不穩固,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導致危機爆發的主要矛盾和制度性根源并未徹底解決,就業形勢嚴峻等問題仍未得到明顯改善,一些潛在的金融風險及貿易保護主義等都可能對世界經濟帶來新的沖擊。而且,各國經濟刺激計劃也將收縮或陸續退出。因此,國際經濟全面復蘇將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
3.1.2 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出口增長動力不足
無儲蓄消費、超前消費是發達國家居民慣有的一種消費理念。在經歷了此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居民的消費信心受到了嚴重沖擊,開始傾向于改變消費習慣,適當增加儲蓄。金融危機引發美國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緊縮,也使消費增長缺少重要的支撐。目前,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仍然很高,美元、歐元區均在10%以上,就業形勢嚴峻和居民收入減少制約了個人消費的增長。國際市場需求不振,2010年我國印染布出口增長的動力不足。
3.1.3 貿易保護壓力加大
近年來,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面臨的貿易保護措施越來越多樣化。金融危機之后,一些國家出于本國利益,防止對其相關產業造成影響,更頻繁地采取貿易保護措施,2009年貿易保護案件已顯著增加。2010年,在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將更多地利用反傾銷和特保等手段;而發達國家則將利用其健全完善的標準體系和檢測機構,更多地采用技術性貿易保護措施,如各種技術標準、安全標準、健康標準等。貿易保護使我國印染行業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和市場風險。
3.1.4 低成本國家競爭威脅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和產業轉移的加快,紡織工業在許多新興國家發展迅猛。目前,從世界范圍內看,亞洲的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東南亞,以及拉美地區已成為紡織產業發展的重心。近兩年,受人民幣升值、生產要素成本上漲等綜合因素影響,中國紡織行業生產成本普遍上漲,與東盟一些國家相比,已逐漸喪失低成本優勢。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尼等國紡織產業基礎較好,勞動力成本有優勢,目前都在致力于擴展紡織業的規模。這些后起國家對我國的紡織印染業具有一定的沖擊和競爭威脅。
3.1.5 低碳經濟的壓力已經顯現
世界經濟歷經工業化和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這預示著從現在到2050年的未來40年,低碳經濟將是國家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在新一輪全球化進程中,新興經濟體國家傳統的高碳、高能耗、高增長的發展模式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全球最大的超市沃爾瑪集團已經開始實施“綠色計劃”,即2012年實現95%紡織品是綠色環保無污染的產品,要求供應商必須完成碳足跡驗證,貼上不同顏色的碳標簽。其綠色計劃的推出必然導致歐美國家對中國紡織品“綠色、生態、環保”質量要求的提升。目前,已有包括美國、英國在內的10多個國家加入到“碳標簽”的行列,要求產品必須貼上“碳標簽”,以標明產品在生產、包裝和銷售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碳標簽”將進一步提高印染企業的成本。2012年后,以歐盟為首的針對“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別關稅,即碳關稅將是印染行業面臨的又一嚴峻考驗。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