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炭長
按照GB/T5456-1997(紡織品燃燒性能垂直向試樣火焰蔓延性能的測定》,在LFY-26垂直法織物阻燃性能測試儀(山東紡織科學研究院)上測定。
1.3.3色度指標
在Ul~ascan—XE型測色儀(美國HunterLab公司)上測量,波長掃描范圍360—750nm,采用D光源和10o視角。
2結果與討論
2.1阻燃整理后染色織物的色變及阻燃性能對染色真絲織物進行阻燃整理,整理后織物的色度學指標見表1。

由表1可看出,三種染料染色的真絲織物經阻燃表3不同影響因素下絲織物的色差整理后,明度及色光變化較大,總色差相差很大,而隨著染色深度增加,色差有所降低。以紅、藍色絲織物的色變最為嚴重,黃色色變相對較小。在試驗中可以觀察到,淺色絲織物經阻燃整理后變得更淺,基本失去原有色澤。
表2列出了不同染色深度絲織物阻燃前后的炭長及極限氧指數。

由表2可見,不同染料不同染色深度下炭長均小于5cm,阻燃效果明顯。阻燃整理后,LO/值大幅提高,且隨著染色深度的增加,LOI值有所下降,這可能是染料與絲織物部分基團發生反應,使絲織物上可與阻燃劑交聯的基團減少所致。但染色深度為5%時,LOI值大于26%,仍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
2.2色變原因分析
為分析產生色變的原因,本試驗考察阻燃整理各工藝條件對色差的影響,結果見表3。

由表3可見,以170oc處理絲織物,色差變化不大;磷酸7.5g/L條件下處理對色差的影響也較小;以不同用量交聯劑KNITEXCHN處理,色差較溫度和磷酸明顯;阻燃劑是產生色差的主要因素,隨著阻燃劑用量增加,色差變明顯,可能是阻燃劑破壞了弱酸性染料的結構所致。
2.3減小色差的措施
2.3.1先整理后染色
多數工藝為先染色后阻燃整理,為研究加工次序對色差是否有影響,本試驗先整理后染色,其對色差的影響見表4。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