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試劑為含氟拒水整理劑AG一710A、陰離子水性聚氨酯及配套交聯劑、增稠劑。
儀器為JMU一504A型臺式軋機、YP601N型電子天平、HY631—18500型軋光機、MU572—型涂層小機、YG747型通風式快速八籃烘箱。
3.2涂層配方
涂層配方為水性PU乳液100份、交聯劑3~4份、稠劑適量。
3.3工藝流程
涂層整理前通常要進行前防水處理,一方面是提涂層劑成膜的連續性,防止涂層膠很快地背滲到織背面,保證涂膜勻、薄;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提高織物表面拒水性,為織物的耐靜水壓指標提供必要的保證。
實際生產中,織物涂層產品一般都是進行多次涂。底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涂層與基布的附著力,讓層在織物表面形成一層連續的薄膜,以提高耐水壓。涂的作用是賦予涂膜良好的機械強度、耐磨性、耐擦性及其他表觀性能。第一層涂層通常進行低溫加,不焙烘或不完全焙烘,這樣下一層涂層可以與之很地黏合在一起。只有當表層涂好后,才進行完全的聯,使所有的涂層交聯在一起]。工藝流程如下:
前拒水處理(35g/LAG一710A,一浸~軋,軋液70%)一烘干(110~(2×90S)一焙烘(160℃×1min)底涂一烘干(90℃X2min)一中涂一烘干(100℃×3in)面涂烘干
4.結果測試及討論
4.1測試指標
評價紡織品防水透濕性能的指標主要有透濕量和耐靜水壓值。
(1)透濕量:織物兩面分別存在恒定的水蒸氣壓條件下,規定時問內通過單位面積織物的水蒸氣質量,以該條件下的g/(m2·d)表示。采用YG601—1型電腦式織物透濕儀依照標準GB/T12704-1991透濕杯法中的吸濕法測定。
(2)耐靜水壓:以織物承受的靜水壓來表示水透過織物時所遇到的阻力。采用YG825E型數字式滲水性測試儀依照標準GB/T4744—1997測定。
將待測試的試樣放在20℃、相對濕度65%的恒溫恒濕實驗室中進行24h平衡后再進行測試。
4.2結果與結論
本實驗在涂層量為20g/m2時,測定織物的耐靜水壓值和透濕量分別為4.6kPa、3841g/(in2·d)。實驗結果表明芳砜綸織物可以經過涂層整理獲得防水透濕功能。
(1)涂層量。通常涂層量越大,耐靜水壓值越大,透濕量越小。表1是在交聯劑的用量為4份、焙烘條件為14O×6min、其他工藝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耐靜水壓值和透濕量的比較。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