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了無甲醛類防皺整理劑檸檬酸(CA)與納米二氧化鈦、次亞磷酸鈉等催化劑對棉織物進行防皺整理。探討了檸檬酸濃度、催化劑濃度、焙烘溫度、焙烘時間以及紫外線照射等因素對整理后棉織物白度、斷裂強力和折皺回復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棉織物二浸二軋(軋余率100%)檸檬酸12%,三乙醇胺4%,次亞磷酸鈉6%,二氧化鈦0.5%的整理液,80℃烘干3min,距離紫外燈管0.5m處理10min,再經過170℃焙烘120s后,與未經處理的試樣相比,整理后棉織物緩彈折皺回復角達到220.8°,白度達93.2,并具有較好的耐洗性能。
棉織物以其優異的吸濕性、抗靜電性和穿著舒適等優點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但存在著抗皺性差等缺點,因此防皺整理就顯得非常必要[1]。傳統的N-羥甲基類樹脂防皺整理工藝因存在著甲醛釋放等問題逐步受到限制,無甲醛類抗皺整理劑的研究正在受到人們的重視[2-5]。本文將就檸檬酸與次亞磷酸鈉、二氧化鈦等對棉織物防皺整理方面作一些探討。
1 試驗
1.1 材料
經過退漿、煮練、漂白的純棉平紋織物
1.2 試劑與儀器設備
檸檬酸、次亞磷酸鈉、納米二氧化鈦、三乙醇胺等均為分析純
PAD-109型氣膜式強力壓染樹脂機,M-6連續式熱定形機,Macbeth Color Eye 7000A型測色配色儀,HD026N+織物拉伸強力測試儀,YG541B型全自動織物折皺彈性儀,榮事達XQB42-956型全自動洗衣機等1.3 試驗方法
1.3.1 整理液組成
檸檬酸8%~16%,三乙醇胺4%,次亞磷酸鈉0~8%,二氧化鈦0~2%。
1.3.2 工藝流程
整理液→二浸二軋(軋余率100%)→預烘(80℃,3 min)→紫外線照射(此步可選,紫外線燈管功率25W,織物距離燈管0.5 m,照射時間5~120 min)→焙烘(155-175℃,60-180s) →水洗→烘干→性能測試
1.4 性能測試
1.4.1 白度
采用Macbeth Color Eye 7000A測色儀測量織物的白度Wh。
1.4.2 拉伸斷裂強力
按GB/T3923.1-1997《紡織品織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條樣法》測定,并計算斷裂強力保留率。
1.4.3 折皺回復角
按GB/T3819-1997垂直法測定織物干態折皺回復角。
1.4.4 耐洗滌性能
將整理后的棉織物用5 g/L的洗衣粉,襯布規格同試驗材料,浴比1:100,全自動洗衣機上進行。
2 結果與討論
2.1 檸檬酸防皺工藝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2.1.1 檸檬酸濃度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三乙醇胺4%,次亞磷酸鈉4%,二氧化鈦1%,檸檬酸濃度8%-16%,織物二浸二軋,80℃烘干3 min,并170℃焙烘120s,整理后織物的性能
隨著檸檬酸濃度的增加,整理織物的斷裂強力逐漸降低,白度略有降低,但變化不大,折皺回復角逐漸增加。當檸檬酸濃度超過12%后,折皺回復角增加緩慢,斷裂強力下降較快。這是因為檸檬酸濃度提高時,與纖維交聯反應更充分,織物折皺回復角提高。但檸檬酸濃度過大時,檸檬酸產生的H+對纖維降解加劇,導致斷裂強力下降較快。綜合考慮,檸檬酸濃度以12%為宜。
2.1.2 催化劑濃度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檸檬酸濃度12%,三乙醇胺4%,改變次亞磷酸鈉和二氧化鈦的濃度(見表1),配制整理液,織物二浸二軋,80℃烘干3 min,170℃下焙烘120 s,測定整理棉織物的性能,結果見圖3、圖4。
表1催化劑種類與用量
|
實驗編號 |
A |
B |
C |
D |
E |
|
次亞磷酸鈉% |
0 |
2 |
4 |
6 |
8 |
|
二氧化鈦% |
12.0 |
1.5 |
1.0 |
0.5 |
0 |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