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裝飾線。不強調線條本身的各種變化因素,通常表現為均勻、光挺、粗細適宜,而有較強的裝飾性。如圖案中的包邊線,紋樣的界路線等。傳統佩茲利紋樣主要是通過線條裝飾性的組織來表現的。
(3)撇絲。印花圖案中常用的一種技法,適合于表現面的漸變,結構、光影的營造等。清惲南田菊花的畫法與此略有相近處,如能從中得到一些筆法體會則可使撇絲技法少幾分匠氣。
(4)對美術作品中的線的借鑒。中國書法被稱作線的藝術,被公認為是線的表現藝術的杰出代表。歷史上諸多的書法家,為線的表現提供了極其多樣的經典范例。在懷素、張旭、黃庭堅、徐文長、張瑞圖、倪元璐等書家作品中,文字的識讀似乎已顯得不那么重要,甚至是多余的,其線條本身,有著極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線就是全部,表達了作者所要表達的一切。與書法的線條相比木版年畫的線條似乎有著更多的裝飾性;而陳白陽、八大山人、蒲作英等的水墨線描作品,其各自氣質流露的線條表現,反映出多姿多彩的中國畫線描表現的豐富性。
3面的表現
面是印花圖案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法之一。可分為平涂面、虛實面和裝飾面三大類。
(1)平涂面。均勻涂繪,無濃淡變化,視覺上表現為二次元的平面空間,效果較為單純、簡潔,如影繪法、界路留白法等。但一個立體的造型,也可通過多個塊面的組合表達而得以實現。這種以塊面表現立體造型的手法在印花圖案設計中是較為常見的。
(2)虛實面。在單色平涂的基礎上,使圖案的塊面表現出由實到虛、由厚到薄、由濃到淡的變化來,具體的表現方法有:
①泥點法:在單色平涂的基礎上由密到疏以泥點銜接推移過渡,密處點子重疊,疏處顆粒分明,疏密過渡均勻。
②燥筆法:也稱枯筆,用相對干且飽和的色筆迅速掃出虛實變化的枯筆效果。用筆要干脆,以不出現交叉的復筆為佳。
③渲染法:把平涂的色塊趁濕用清水筆接染出濃淡漸變的變化效果。
④撇絲法:按紋樣的結構特點從部分平涂的面內延伸,撇出有粗細變化的線,一頭較密集,一頭較稀疏。要求筆路清晰,筆觸之問不交叉。根據筆觸粗細排列疏密的不同,又分為:1)粗撇絲:筆觸與筆觸的間距較疏,虛實的過渡較快,層次轉換不太柔和,多用在小型花的表現上。2)細撇絲:筆觸與筆觸間的排列較密,虛實過渡相對緩和,線條有起伏,有較強的表現力。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