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藍印花布是從蓼藍草中提取藍作染料,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漿烤藍,采用全棉、全手工紡織、刻板、刮漿等多道印染工藝精心制成。藍白相間、藍得濃烈、白的純潔,花型輪廓整暢劃一,線奈樸拙醒目、圖案吉祥喜慶,她那樸拙幽雅的文化韻味,在中國民間藝術中堪稱獨樹一幟,散發著東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一、藍印花布歷史
藍印花布源于秦漢、盛于商業發達的宋朝,而廣泛普及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明清之際,現代所見藍印花布的樣式,多數為明清一代作品,這些以藍印花布制成的蚊帳、被面、包袱、頭巾、門簾等生活用品,樸素大方、色調清新明快,圖案淳樸典麗,曾深受歡迎。因此,染坊業一度成為地方上的顯業。史載宋元之際桐鄉藍印花布極為繁榮,形成了:織機遍地,染坊連街、河上布船如織的壯觀景象,其中,石門(古稱玉溪)的“豐同裕”、“泰森”等染坊店一時成為行業中的翹楚。所制“瑞鶴嗚祥”、“歲寒三友”、“梅開五富”、“榴開百子”等久負盛名。
藍印花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印染制品。傳說有一個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變成了黃顏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們看到后卻很喜歡,然后他就把這件事告訴他一個姓葛的好朋友。
后來他倆就專門從事把布染成黃色,又有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們把布晾在樹枝上曬干時不小心被風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藍草,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板藍根草,它里面有一種成分叫靛藍,可以把布染成藍色,等他們發現這塊布的時候,黃布已變成了一塊花布,“青一塊、藍一塊”他們想這奧秘肯定在這個草上,此后,兩人又經過多次研究,終于把布染成了藍布,梅葛兩位先生也就成為了藍印花布的祖師爺。
二、藍印花布工藝
藍印花布是傳統的鏤空版白漿防染印花,又稱靛藍花布,俗稱“藥斑布”、“澆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歷史。最初以藍草為染料印染而成。藍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漿烤藍,采用全棉、全手工紡織、刻版、刮漿等多道印染工藝制成。
簡單、原始的藍白兩色,創造出一個淳樸自然、千變萬化、絢麗多姿的藍白藝術世界。藍印花布的紋樣圖案都來自于民間,反映了百姓的喜聞樂見,寄托著她們對美滿生活的向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在題材和內容上,老百姓那種健康和質樸的心靈。在民間藍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因而藍印花布確實真實地反映了一種深厚的文化和藝術積淀。
藍印花布的圖案取材于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戲劇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動植物和花鳥組合成的吉祥紋樣,采用暗喻、諧音,類比等手法盡情抒發了民間百姓憧憬美好未來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民問的傳統習俗上,藍印花布占有相當位置。以前,女兒出嫁時一定要帶上母親早已準齋好的一條用靛藍布做成的飯單,這樣的習俗是顯示女兒嫁到男家后“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治理家政能力。姑娘出嫁時的衣被箱里必定會有一、二條藍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龍風呈祥,風戲牡丹圖案的“龍風被”,稱之為“壓箱布”。可見在當時藍印花布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