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藍印花布——操作
南通藍印花布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工藝品之一。由吳元新創辦的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已被列為中國藍印花布傳承基地,由他負責申報的“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已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通也被命名為——藍印花布之鄉,這些榮譽稱號與吳元新3O多年來默默的在藍印花布領域不斷研究,堅持將傳統傳承了下來是分不開的.
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始于明代,流傳至今。經過一代代民間藝人尤其是當代民間工藝家的不懈努力,從單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種面料的制品,從生活實用型走向實用、裝飾多種類型、從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會,達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輝煌。
從蓼藍草中提取藍作染料(靛藍),把鏤空花版鋪在白布上,用刮漿板把防染漿劑刮入花紋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放人染缸,布下缸20分鐘后取出氧化、透風30分鐘,一般經過6至8次反復染色,使其達到所需顏色。再將其拿出在空氣中氧化,晾干后刮去防染漿粉,即顯現出藍白花紋。因為是全手工印染,干后的漿不免會有裂紋,形成了手工藍印花布特有的魅力——冰裂紋,而現在的機印花布或沒有采用傳統的技藝的藍印花布則藍白分明,毫無手工的痕跡,因此對傳統技藝的保護迫在眉睫,藍印花布的圖案吉祥喜慶、為近世三百年來平民百姓所喜聞樂見。
四、藍印花布一分類
藍印花布一般可分為藍地白花和白地藍花兩種形式。藍地白花布只需用一塊花版印花,構成紋樣的斑點互不連接,例如:梅、蘭、竹、菊。白地藍花布的制作方法,常用兩塊花版套印,印第一遍的叫“花版”,印第二遍的叫“蓋版”。
蓋版的作用是把花版的連接點和需留自地之處遮蓋起來,更清楚地襯托出藍色花紋。另一種印制白地藍花的方法,是以一塊單獨的印花版襯以網狀物,花版的紋樣無需每處連接,刻好后用膠和漆將花版粘牢在大面積的網狀物襯底上,然后再刮印漿料。有的藍印花布還是雙面的,這就需要在正面刮漿干透后,利用拷貝桌在反面對準正面紋樣再刮漿一次,這樣染后就可得到雙面的藍印花布。
藍印花布是一種曾廣泛流行于江南民間的古老手工印花織物。她那樸拙幽雅的文化韻味,在我國民間藝術中堪稱獨樹一幟,千載之下散發著東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五、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快節奏的改革變化,一些新生后代迫于生存的壓力在觀念上對傳統工藝有所淡化,這種耗時費功的紡織印染藝術顯然已經失去了重要的地位。在制作的技藝上,新一代人遠不如前輩人了。激烈的社會競爭必定很難從時間上保證這一傳統的制作工藝得以延續。希望在情況沒有惡化之前,能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與重視。將那些傳統的民間工藝,民間藝術和文化傳承下去,不要扮演敗家子的角色,讓那些隱形的財富和智慧斷送在我們這代人手里。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