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處理工藝
1.3.1酶精練工藝
退漿棉織物用BfittonRobinson緩沖溶液(pH值10)在不同溫度下處理60rain,各酶制劑用量分別為:堿性纖維素酶(900U/L)、堿性果膠酶(600U/L)、堿性木聚糖酶(1200U/L)和角質酶(600U/L)。浴比20:l,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TritonX-1000.1%,德比度101B0.1%。處理結束后,樣品用沸水洗2min使酶失活,再用冷水洗2次,在恒溫恒濕條件下[相對濕度65%±2%,溫度(20士1)℃,以下同]平衡24h,待測。
1.3.2同浴酶精練漂白工藝
在1.3.1節酶處理體系中加入一定量雙氧水,其它條件同酶精練工藝。
1.3.3堿煮練工藝
退漿棉織物在含有2g/LNaOH,0.1%德比度101B的堿液中處理60min,處理溫度98~100℃,浴比20:1。處理結束后樣品用熱水洗2min,冷水洗2次,在恒溫恒濕條件下平衡24h。
1.3.4傳統漂白工藝
經堿煮或酶精練后的棉織物(浴比為20:1),在含有3g/LHO2,1.5LNaOH,6g/L硅酸鈉和0.1%德比度101B的漂白液中,以95℃漂白60min。漂白后棉織物用熱水洗2min,冷水洗2次,在恒溫恒濕條件下平衡24h,待測。
1.3.5酶精練、漂白一浴處理H2O2/TAED體系棉織物酶精練時,處理液中加入3g/LH0,其它條件同1.3.1節。精練結束后,在處理液中加入3g/LTAED,根據試驗需要添加一定量的HO,同溫度下處理60min。熱水洗2min,冷水洗2次,在恒溫恒濕條件下平衡24h,待測。
1.4測試方法
1.4.1白度
采用全自動色差計測定棉織物的白度。取每塊試樣的不同部位但經緯方向一致,測定3次,取其平均值。
1.4.2果膠質去除率
棉織物表面殘留果膠質的含量采用釕紅(Rutheniumred)染色法測定。將0.5g棉織物浸入1g/L釕紅溶液50mL中染色10min,染畢水洗、晾干,測K/S值。按式(1)計算果膠質去除率:
果膠質去除率=K/S處理后/K/S處理前×100% (1)
1.4.3蠟質去除率
棉織物表面殘留蠟質的含量采用油紅(OilRed)染色法測定。配制0.4%油紅一四氯化碳染色液,將織物浸沒于該溶液中常溫振蕩染色5min。用流動水沖洗5min,洗凈后放置在恒溫恒濕環境中平衡24h,根據Lange等的方法測定并計算蠟質去除率。
1.4.4棉籽殼去除率
采用目測法(StdASTMD2496-80)測定,按式(2)計算織物上棉籽殼去除率:
棉籽殼去除率:(n0-n1)/n0×100% (2)
式中:n0——處理前織物中棉籽殼的量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