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新型復合生物酶短流程工藝對棉織物進行前處理,優化的工藝處方為:淀粉酶+果膠酶6g/L,纖維素酶3g/L,EDTA 2g/L,滲透劑JFC2g/L,42%雙氧水15g/L,燒堿8s/L。復合生物酶工藝的處理效果與傳統前處理工藝相近,且具有對纖維損傷小、對棉籽殼及PVA的去除效果理想、能耗低等優點,完全可以應用于生產。
前言
棉織物復合生物酶前處理工藝是通過果膠酶、淀粉酶、纖維素酶的高效分解作用,以及各種酶的協同作用,去除棉織物上的漿料及天然雜質。與傳統前處理工藝相比,生物酶工藝污染小,能耗低,對織物損傷小,助劑及污水處理成本低,是很有發展前景的高效環保的前處理工藝。但就目前而言,其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對PVA漿料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對棉籽殼和蠟質的去除效率低,各種酶制劑復配應用條件難以一致等。其中,對棉籽殼的去除一直是酶退漿研究領域中的難題,尚未有較成熟的相關工藝可比擬傳統工藝。
Csiszar等人的研究表明,采用纖維素酶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處理,再輔以機械攪拌,能去除包覆的棉籽碎片和其它非纖維素組分]。國內其它行業學者的研究表明,經堿性雙氧水處理后,棉籽殼木質素含量能大幅度降低。此外,國內許多研究表明,清水退除PVA漿料也有一定的效果。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筆者擬先用纖維素酶及ED—TA處理棉織物,汽蒸后再進行95℃熱水洗,在去除部分PVA漿料的同時,使各酶制劑失活,防止其在后續工藝過程中繼續作用,造成纖維強力損失過高。之后,再用堿性雙氧水繼續處理,以進一步去除未退除的棉籽殼和剩余PVA漿料。
1試驗
1.1材料與儀器
織物18.2tex/27.8tex,523根/10cmX307根/10om機織棉布(漿料為淀粉、PVA等混合型漿料)。
藥品 高效退煮復合酶制劑MPL一12(自制,主要為果膠酶、淀粉酶、纖維素酶和EDTA等),片狀氫氧化鈉,42%雙氧水,硅酸鈉,碘單質,碘化鉀,硼酸,滲透劑JFC。
儀器 SF300思維士電腦測色儀,FA2004電子天平,LCK.800紡織品毛細效應測試儀,SBDY—l型數顯白度計,pH計,YC-65N型電子織物強力實驗儀,ALS-225電熱鼓風干燥箱,721型分光光度計。
1.2棉織物前處理及染色工藝
1.2.1棉織物前處理工藝
(1)傳統前處理工藝
燒毛_斗水洗一浸軋退漿工作液(NaOH 20g/L,滲透劑JFC 5g/L)一汽蒸(60min)一水洗一浸軋精練工作液(NaOH 20g/L,滲透劑JFC 5g/L)一汽蒸(90℃×60min)水洗一烘干一浸軋漂白工作液(42%雙氧水20g/L,NaOH 15g/L,硅酸鈉3g/L)一汽蒸(98℃X棉織物復合生物酶短流程前處理I藝20min)水洗一烘干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