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EDTA用量
纖維素酶用量為3g/L,滲透劑JFC用量2g/L,雙氧水及燒堿用量均為10 L,考察EDTA用量的影響,結果見表2。
.jpg)
由表2可知,棉籽殼的去除效果隨著EDTA用量的提高而提高,但EDTA用量超過2g/L后,作用不再明顯。EDTA作為螯合劑,對果膠質的去除也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因為其能與果膠質中的鈣鎂離子有效螯合。隨著果膠質中金屬離子的去除,以果膠質為骨架的疏水性網狀層中雜質間的結合力下降,精練和水洗時果膠質能從纖維表面的角皮層和初生胞壁中溶落出來。同時,附生的蠟質和漿料等也隨之松動,從而易于被表面活性劑乳化去除。因此,棉織物的退漿率、毛效及白度均隨EDTA用量的提升而有所提高。但是,在去除棉籽殼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纖維素酶,EDTA只起到輔助作用,在纖維素酶用量不變的情況下,其作用效果有限,因此用量也不必太高。綜合考慮,EDTA用量為2g/L已可滿足生產需要。
2.1.4滲透劑JFC用量
纖維素酶用量3g/L,EDTA用量2g/L,雙氧水及燒堿用量均為l0g/L,滲透劑JFC用量的影響見表3。
.jpg)
由表3可知,滲透劑用量的增加有助于棉織物退漿率、毛效及白度的提高,因為滲透劑的加人可促進酶及各種助劑向纖維內部滲透。但是,纖維素酶被表面活性劑帶人纖維內部,不僅對纖維表層的棉籽殼起不到去除作用,而且還會對纖維強力產生較強的負面影響。因此,為使纖維素酶的作用盡量限制在纖維表面,滲透劑的用量不宜過高,以2g/L為佳。
2.1.5雙氧水用量
纖維素酶用量3g/L,EDTA用量2g/L,滲透劑JFC用量2g/L,燒堿用量l0 L,雙氧水用量的影響見表4。
.jpg)
堿性雙氧水在漂白過程中也具有進一步去除纖維上剩余漿料、天然色素及天然雜質的作用。因此,隨著雙氧水用量的提高,退漿率、棉籽殼的去除效果和白度均進一步提高。但雙氧水用量太大,會造成織物斷裂強力明顯下降。綜合考慮,雙氧水用量定為15g/L。
2.1.6燒堿用量
纖維素酶用量3g/L,EDTA用量2g/L,滲透劑JFC用量2g/L,雙氧水用量15 L,考察燒堿用量對前處理效果的影響,見表5。
.jpg)
由表5可知,隨著燒堿用量增加,棉織物的退漿率及棉籽殼去除效果均不同程度得到提高。但燒堿用量過高會使處理液pH值過高,導致雙氧水分解速率加快,反應過于劇烈,不僅雙氧水得不到充分利用,還會使纖維過度損傷,白度下降。因此,燒堿用量選擇8g/L即可。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