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焙烘溫度和時間對色差的影響
選擇焙烘時間60s,選取不同的焙烘溫度對分散黃Es—G、分散藍ES—GB、分散黃棕S-2RFL及拼染草綠色分散染料進行試驗,焙烘后在75%硫酸中爛棉取滌綸,并進行不同焙烘溫度下染色布樣特征值的測試,結果見表1。
.jpg)
由表1知,在車速穩定和焙烘時間固定的條件下,分散染料單色及拼染草綠色的上染率和色光隨焙烘溫度變化而變化。焙烘溫度從185℃升至205℃,分散黃ES—C色樣變深,變暗,紅藍光明顯。200℃焙烘時,色樣色光和深淺趨于穩定,若焙烘溫度繼續提高,色光和深淺變化不大。焙烘溫度逐漸上升,分散藍ES—GB上染率增大。色樣增深。195℃焙烘深度最佳,190~200℃時,色光和深淺變化較大;200℃以上,深淺和色光基本穩定,其最佳焙烘溫度為200℃。隨焙烘溫度升高,分散黃棕S-2RFL上染率逐漸增大,200℃以上,深淺和色光基本穩定。隨焙烘溫度上升,拼染草綠色的上染率增大,溫度200℃時達到最佳,焙烘溫度繼續升高,深淺變化不大,焙烘溫度超過200℃,色光最綠。因此,染草綠色時,分散染料上染工藝的焙烘溫度宜選擇200℃。
2.3還原染料染色工藝對色差的影響
2.3.1還原條件對色差的影響
還原染料只有在含燒堿和保險粉的還原液中,才能被還原成對纖維具有親和力的溶解性隱色酸鈉鹽,所以還原染料的上染率對燒堿、保險粉用量的依賴性很大。燒堿和保險粉用量必須適當,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還原染料的上染,造成色差。試驗采用不同燒堿/保險粉(H/S)用量對單色還原染料染色及拼染草綠色,結果見表2。
.jpg)
由表2知,還原黃GCN和還原黃G屬易還原染料,燒堿/保險粉用量變化對其上染率影響不大,染色物的色深和色光基本無變化。還原艷綠FFB在燒彬保險粉用量超過20/20g/L,色光偏紅偏深,其用量在20/20g/L以下,染色樣最綠最亮,實際生產中用量可在15/15g/L。拼染草綠色在燒保險粉用量為10/10g/L和20/20g/L時,染色樣深淺和色光基本穩定。因此,可選擇燒堿/保險粉用量15/15L,此時的色差最小。
2.3.2氧化和皂洗條件對色差的影響
生產中有時會將不同氧化性能的染料進行拼染。為實現“正常氧化”,確保色光艷麗、純正,常在連續軋染時采用雙氧水氧化法。因為有還原黃G的存在,雙氧水氧化溫度宜選用40—45℃,重點要控制車速,使氧化時間一致,以保持色澤均勻。
皂洗是除污和固色的過程,這對得到正常色光和提高水洗色牢度尤為重要。皂洗過程要充分洗去纖維表面和內部的浮色、水解染料以及尚未上染的染料,以使織物獲得永久的耐洗色牢度。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