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偽裝技術現狀及近紅外偽裝原理
1.1 紅外偽裝現狀
迷彩偽裝技術【1】是現代軍事戰爭不可缺少的有效防備手段,它主要涉及可見光迷彩偽裝、近紅外線偽裝和熱紅外線偽裝三部分內容【2,3】。目前用于軍事目 標迷彩偽裝的材料主要是涂料【4,5,6,7】,人們對涂料的防偽降溫原理和具體應用都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8,9,10];與此同時人們也試圖把相變材 料應用在紅外線偽裝當中【11】,但具體效果還需進一步驗證。上述的涂料染色一般是用于固定目標的偽裝,而且涂料染色織物目前還存在手感差及摩擦染色不佳 的問題,而作為戰斗人員的服裝,不僅需要具有一定的防偽功能,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舒適性能,因此,迷彩偽裝服一般最好使用染料染色的方法進行防偽加工。
我們知道,人眼在可見光波段(0.38~0.76µm)才有視覺反應,該波段的偽裝是比較容易做到;而織物在近紅外線波段(主要指0.78~1.5µm) 的偽裝與染料結構有很大關系,不同種類的織物需用不同類型的染料染色,同一種類的織物可以用不同結構的染料,染出不同的色澤,染料不同,織物不同,其染色 性能有很大差異【12】,所染織物的紅外偽裝效果也有很大差異。有關近紅外線偽裝染料的具體結構一般較難查閱,為此,作者選用Dystar公司的分散染 料,對純滌綸織物進行染色試驗,試圖找到影響滌綸織物近紅外線防偽的主要染料,同時在理論上分析織物上染后近紅外偽裝能力與染料結構的相互關系,為實際應 用提供理論依據。
1.2 防近紅外線偽裝原理
近紅外偵察器材主要是指工作波段在0.76~1.5µm的偵察設備,如像增強器、星光鏡、紅外夜視儀和夜視鏡等。已知人眼在可見光波長0.4~0.6µm 比較敏感;眼睛+紅色濾光鏡的敏感波段在0.64~0.85µm;紅外攝影使用波段為0.78~0.95µm;紅外夜視儀探測波段在 0.82~1.25µm【6】。近紅外線比可見光穿透能力強,可以在夜間和薄霧下進行觀察和照相,從而發現目標,因此,偽裝就顯得比較困難。通常情況下, 防近紅外線偽裝主要是綠色(葉綠素)偽裝,即在可見光和近紅外線范圍內,織物和樹葉(葉綠素)有近似或相同的反射性能。紅外線識別圖像不會有顏色的色彩差 異,它發現目標的依據是其與背景的亮度差別【2】。在近紅外線波段,天然植物的光譜反射系數很高,即亮度很大,這與樹葉的結構有密切關系,它可以避免樹葉 過多地吸收熱量【13】。因此,通過染料染色使得織物表面盡量減少或消除與背景的亮度差異。而且要保證織物染色后對紅外線有較少的吸收、熱穩定性比較好, 織物表面和樹葉(背景)顏色協調,盡量避免鏡面反射,實際生產中已經可以加工出各種不同類型的迷彩偽裝織物[14,15,16,17]。
由于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植物光譜反射曲線是不同的,就是同一種植物,在它的不同生長階段,它的反射光譜曲線也是有所差別的。所以一般人們選用標準葉綠素 曲線來進行測試比較,只要織物的光譜反射曲線與標準葉綠素曲線相比處于允許偏差范圍之內,就認為可以達到較好的防偽效果[2]。
2 試驗部分
2.1 實驗儀器、試劑和材料
實驗儀器:BP2215型電子天平、HH-2型電熱數顯恒溫水浴鍋、D25型電動調速攪拌器、Y802A型八籃電熱恒溫烘箱、SW-12AII型耐洗色牢 度試驗機、Y571B耐摩擦色牢度試驗機、Datacolor SF300電腦測色配色儀、U?4100紫外可見光近紅外分光光度儀(帶積分球)。
實驗材料:市購3/1斜紋純滌綸織物。染色前進行預處理:用NaOH 5 g/L,肥皂 4g/L的精練溶液,在95℃左右常壓煮練1小時,以去除織物上附著的漿料、油污等雜質。處理之后規格為:經、緯號數10χ10tex,經、緯紗密度 278χ230根/10cm,織物單位面積重量151.2g/m2。
化學試劑:分散劑NNO、平平加O、滲透劑JFC(3530印染廠提供);水楊酸甲酯、乳化劑OP-10(實驗室自制);乙酸、過氧化氫、苯甲醇、鄰苯二甲酸二甲酯、碳酸鈉、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
染料:此處僅給出篩選出來的部分染料。分散黃E-3RL、分散蘭E-4R、分散黑S-2BL(3530印染廠提供);Yellow ETD300%、Turq ETD300%、Navy S-2G200%(Dystar公司提供)。
2.2 實驗方法
根據實驗室現有條件,采用載體染色工藝[18]:染色深度2%(對織物重量);浴比1:50;pH值4.5~5.0。其具體工藝流程見圖1。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