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綜合平衡方法
各因素的3個水平對白度、回復角、斷裂強力保留率和增重率的影響見圖1—5。
.jpg)
.jpg)
.jpg)
對圖1~5結合表3進行分析。
(1)絲素水解時間A對各指標的影響:從折線圖可以看出,水解時間越長,白度隨之降低,急彈回復角與緩彈回復角隨之先增大后減小,斷裂強力也有少許減小,增重率先增大后減小。結合極差分析表,對白度來說,水解時間的極差最大,因此取水平1較好;對急彈、緩彈與增重率,水解時間影響適中,則取水平2;對斷裂強力,取水平1或2均可。隨著絲素水解時間的延長,被整理織物的急彈、緩彈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到30min時達到最大;但當超過30min后,折皺回復角變化不大,甚至略有減小。這是因為開始時水解時間不足,絲素水解不充分,絲素整理劑的分子量很大,只能吸附或覆蓋于纖維表面。隨著絲素水解時間的延長,絲素大分子鏈不斷地發生斷裂,生成了各種分子量較低的多肽分子,這些多肽分子量越小,分子越小,越容易進入纖維內部微小的空隙中,而絲素分子的大小也決定著跟檸檬酸復配時相互混合的均勻程度。絲素分子太大,就不能與檸檬酸混合均勻;而絲素分子太小,則檸檬酸與絲素分子之間因太充分的交聯反應而使整理劑中能與織物發生交聯的基團大大減少,因而整理失去了意義。綜合5個指標的變化情況,水解時間以30min為最佳。
(2)絲素整理劑用量對各指標的影響:隨絲素整理劑用量增加,白度略有提高,急彈與緩彈先增大后有所降低,斷裂強力和增重率隨之增加。結合表4看出,對斷裂強力與增重率,絲素用量的極差最大,取水平3最好;對白度,絲素用量影響適中,取水平3最好;對急彈與緩彈來說,取水平2或3均可。織物的急、緩彈折皺回復角隨著絲素整理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到30g/L時達到最大,4Og/L時有所降低。這是由于絲素整理劑用量過大時,大部分絲素分子只能附著在纖維表面,只有一部分分子進入蠶絲纖維內部的縫隙中。隨著絲素溶液用量的增加,纖維間的黏附力及交織點的黏結作用增強,折皺回復性有所下降,手感變硬。對于白度、斷裂強力、增重率3個性能來說,絲素用量取40 L最好,綜合考慮5個指標,絲素整理劑用量取40g/L較好。
(3)氫氧化鈉用量C對各指標的影響:隨著氫氧化鈉用量的增加,白度基本保持不變,急彈與緩彈先增后減,斷裂強力隨之減小,增重率先增后減。結合表3分析,對急彈、緩彈回復率,氫氧化鈉用量的影響最大,取水平2最好;對斷裂強力來說,氫氧化鈉用量影響適中,可取水平1。氫氧化鈉用量對白度、增重率的影響最小,取水平2。隨著NaOH質量一體積分數的增加,被整理織物的急彈和緩彈先增大后減小。當NaOH為3g/L時,織物的折皺回復角最大,超過3g/L時折皺回復角開始減小。這是因為NaOH的質量一體積分數過大時,絲素水解加快,絲素分子量過小,浸軋時與蠶絲纖維的吸引力減小,能附著在纖維上的絲素分子減少,經過焙烘與纖維發生的交聯也大大減少。而在NaOH質量一體積分數適宜的情況下,絲素分子被分解成的多肽分子的大小也適宜,這不僅有利于滲透到蠶絲內部的空隙中,均勻分布于織物內,焙烘后更有利于交聯。綜合各項因素,NaOH質量一體積分數以3g/L為宜。綜合考慮,氫氧化鈉用量取水平2,即3g/L為好。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