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圖2和圖3得到,除了5號試樣外,其他4種試樣的離散系數都隨著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顯示人為因素的減少,現出了明顯的遞減規律。說明方法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了測試數據的穩定性。方法三下所有試樣的平均波紋數的離散系數和平均懸垂系數的離散系數,相較于方法一、方法二,都有了顯著性的降低,因而方法三消除試驗初始條件影響的效果最為明顯也最為有效。
文獻7指出織物在測試前,除重力外不施加任何其他因素,則織物的懸垂形態幾乎沒有波動,試驗的重復性最好。但是在實際的測試過程中,要保證所有測試試樣的初始條件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擾卻又是非常困難的。例如,測試前總是要用手把織物試樣放到支撐臺上,不可避免手的隨機性接觸就是一個很難克服的外部因素。所以,考慮外部因素的介入,同一塊織物試樣可能會出現多種懸垂形態,這主要表現在織物的波紋數、懸垂面積等方面的差異。本研究分析得出:方法一,試樣的每次重新放置,人為因素較大地影響了數據的重現性,再加之初始條件的不統一,從而使得所得結果的穩定性較差;對于方法二,本文研究所用試樣都為輕薄型,在高速旋轉過程中能使試樣完全飄起,因而可以較好地消除因人為擺放而導致的外力影響,但是每次試樣的重新放置又會導致初始條件的不統一,繼而會出現數據的穩定性,并不是很理想的情況;方法三則是通過每組實驗中測試次數的增加,使得結果數據會趨于一定的穩定,這符合統計學規律,雖然每組測試的初始條件與方法二存在一樣的問題,但多組測試的平均值還是可以很好地保證數據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這也為懸垂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3結論及展望
a)人為因素所致的外力作用以及初始條件的不同對于織物靜態懸垂形態圖及其相關數據有著較大的影響,應盡可能地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數據穩定性的情況。
b)通過試樣的高速旋轉以及完全靜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外力對于懸垂測試的影響,但是初始條件的不統一是本文三種方法共同的缺點。而方法三則通過多組測試,以及每組測試中重復多次取樣,使得各組測試的數據可以趨于某個穩定值,具有較好的重現性和穩定性。
c)方法三需大量重復的測試,在實際的研究與應用中會受到實驗時間與試樣種類的制約,應用價值受一定的限制,而且每組測試的重復取樣次數還需進一步探索。可利用正態分布理論通過測試次數的不斷增加,來找到測試數據趨于穩定的測試次數臨界值。
d)本研究中對于所有的試樣都采用了相同的旋轉速度,而輕薄類織物和厚重類織物通過旋轉完全飄起的程度不同,這也會導致各自所受的外力不同,因而需要進一步研究對于不同種類試樣所需的不同轉速,來完善織物靜態懸垂系數的測試方法。總的來說,目前對于織物靜態懸垂測試方法還沒有一個既簡便又可以消除外力因素影響,同時又可以統一初始條件的好方法,在這方面還需要不斷地探索與研究。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