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檢測技術的載體是紡織品測試儀器。最近幾十年,紡織測試儀器在測試機理、機電一體化水平、微型計算機應用以及測試指標、測試儀器的種類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出現了一批容量大、智能化、多功能、自動化程度高的機電一體化新型儀器。這些新型儀器的面世標志著紡織檢測技術已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現代紡織檢測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紡織檢測技術的進步。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通信技術在紡織檢測領域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現代紡織檢測的手段與能力。目前,紡織檢測設備的功能日趨完善,儀器的智能化、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利用先進的設備,人們已經能夠由對傳統原料性能的檢驗轉變為通過對纖維、紗線性能的檢驗及預測評占成品的質量??v觀現代紡織檢測技術的發展,其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
1.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測試的自動化水平。
隨著ISO1973—1995《紡織纖維線密度的測定稱重和振動法》以振動法替代了1976年版本巾的單根纖維測長稱重法,國外相繼開發出多種振動細度儀。振動式細度儀不需人工調節、不需用視力觀察纖維振動最大值,用一個單鍵操作就能提供纖維線密度的自動測試,由于不需要人為判斷,從而提高了纖維線密度值的準確度。兩個操作人員操作棉纖維大容量測試系統,完成180個試樣的測試,只需1h。該系統測試結果不受操作人員的影響,結果來自大量的試樣,更具有代表性,測試結果有較好的準確度和重現性。
2.廣泛應用高新技術。
(1)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國際上新近推出的一種新型計算機控制的原棉和羊毛線密度快速氣流法測定儀,只需3—5g纖維樣品,消除廠因控制樣品至定重的時間浪費及樣品本身的誤差。在單纖維強伸度試驗中,新型儀器都采用計算機進行數據收集、處理和顯示,如隔距長度和斷裂伸長率的設置能在設計范圍內通過計算機軟件事先調節。目前,國外正在用計算機中樞網絡和近紅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法鑒定纖維。由近紅外分光光度計產生的光譜,通過計算機中樞網絡進一步分析產生出吸收光譜的ASCⅡ文件。該方法快速、可靠,中樞網絡不僅能區分相似化學成分的纖維,而且能鑒定纖維的混紡成分。
(2)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光學纖維直徑分析儀(OFDA)運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測定羊毛纖維平均直徑和直徑分布,每分鐘可測試纖維1萬根。OFDA的最大價值不僅在于測試纖維直徑和直徑分布,還可測試髓質毛、死毛和纖維的卷曲度。
(3)激光技術的應用:澳大利亞的激光掃描儀(Sirolan)同OFDA一樣用于羊毛纖維直徑的快速測定,所不同的是它采用激光掃描和計算機控制技術,利用纖維直徑的粗細與硅光電池上檢測到的激光能量衰減的線性相關性,在數分鐘內完成測試全過程,并打印出纖維直徑的平均值、CV值和有效根數及其分布圖。
3.傳感方式和夾持器不斷得到改進。
紡織測試儀器由電容式傳感向聲頻傳感、光電傳感發展。德國茲韋格(Zweigle)公司的G581型均勻度試驗儀具有兩個獨立的測試裝置,每個測試裝置含有一個聲頻室,空氣振動頻率為3—5Hz,利用纖維集合變速的聲頻變化與纖維束均勻度的相關性,可連續測量棉條與粗紗的線密度和均勻度,測試結果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