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織造生產
織造工藝應采取合適的溫濕度、較小的開口和上機張力。上機工藝為:張力160kg,環境溫度26.5℃,環境濕度53.9%,工藝送風關閉。車速設在418~650r/min之間,表現為毛羽稍多,經紗稍有粘連,10萬緯經緯停稍多(表5),總體比100%棉紗略差,但生產基本正常。
.jpg)
.jpg)
從表7結果看,絲光后強力下降,縮水改善大。
4,2后整理加色對牢度的影響
后整理采用常規染料用量對棉/竹漿纖維紗按常規工藝進行加色,加色后色牢度見表8。
.jpg)
從表8可以看出,其中水洗、水漬變色牢度較差,原因如下。
(1)染料與纖維通過分子間力進行結合,染料分子上的磺酸基具有強烈的水溶性,故時常發生解吸,使染料回到溶液中。尤其在服用洗滌時水中無染料,由于動態平衡作用,使織物上的染料回到水中,重新吸附在織物上,導致發生沾污、變色、串色,因而表現出水洗牢度差,不太理想。
(2)另外纖維分子結構中的無定形區比純棉多,加色時染料只是簡單被滲透到無定形區通過分子間力結合,導致在測試液中染料發生遷移引起變色。因而染紗需要控制好顏色差異,避免在后整理加色后產生牢度問題。
(3)從纖維結構分析棉/竹漿纖維面料由于竹漿纖維在水中吸濕膨脹,因而紗線直徑增大遠大于純棉紗,加色時染料難以滲透,因而不適合連續軋染加工。
5大貨質量情況
從表9可看出,大貨的縮水、滑移、撕破強力及拉伸強力等均能達到較高的物理指標,同時A級率達到平均99-3%。
.jpg)
6結語
(1)染紗:前處理、染色、后處理直接采用成熟的純棉工藝生產,回潮率可同純棉品種控制。
(2)織前準備:由于纖維易伸長,恢復性能低,漿紗加工時宜小張力、少伸長為加工原則,同時改善毛羽指標,防止織造粘連,經紗回潮率可同純棉品種控制。
(3)織造:上機張力不宜過大,采取小張力、小伸長原則。
(4)后整理:面料毛羽多,調整燒毛工藝;縮水大,通過堿絲光進行改善;各工序張力宜偏小控制;后整理加色會產生牢度問題,此類品種不適合連續軋染加工。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