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疫情的沖擊,光觸媒的應用,開始引發大家對光觸媒的關注;尤其在傳統的民生工業,如何將光觸媒產品用于提升附加價值及競爭力,也是世界研發的熱議話題,目前全世界申請“光觸媒專利”已有一千件以上。
何謂“光觸媒”?本身是“光與觸媒”的復合名詞,“光”是具有粒子與波動行為的量子化電磁能量,具有動能,不具電荷或質量;“觸媒”是可以加速或減緩化學反應的物質,在反應中不會產生永久性的化學變化;兩者結合后,利用觸媒且涉及到光線吸收的催化反應。因此,所有因光線吸收產生的催化作用,都可以稱為“光觸媒反應”,所用的物質可以稱為“光觸媒”;光觸媒種類繁多,我們熟知的“葉綠素”就是利用光合作用,把水及二氧化碳轉化為葡萄糖;其他光觸媒如:二氧化鈦、金屬絡合染料等物質。在先進科技指導下,當光觸媒材料的粒徑在100納米以下,就可以稱為“納米光觸媒”。近代光觸媒技術及產業化的發展,在各行業的成功案例,也越來越多,在建筑、家居、寵物、醫療、污水等領域;目前在生活上的應用范圍主要:空氣凈化、抗菌、脫臭、防污、凈水;無二次污染的問題,是未來環保產品的明日之星。
關于光觸媒的機理,除了葉綠素“天然的光觸媒“,在1960年日本學者發現“二氧化鈦(TiO2)經光的照射后,將水(H2O)分解成氫和氧,同時借由二氧化鈦表面形成的電子﹝e ¯ ﹞及電洞﹝h ¯ ﹞能針對有機化合物進行分解,并重組H2O及CO2,所以光觸媒的機理,是分解作用,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有趣的搶電子游戲 ;當吸附一定量的有機物質后,只要再經過光源的照射,光觸媒可
.jpg)
目前光觸媒在紡織品上的應用,各國均在深入研究中,依據光觸媒的機理,在紡織品上的應用,如除異味、抗菌抑菌、防疫抗病毒、防塵污等;最近在雜志上,國內已發布了研發出的光觸媒滌綸纖維,對有害氣體(如苯、甲醛煙臭、氨味、、、)吸附后,進行分解成二氧化碳及水,有在窗簾布的應用實例,在臺灣,也有應用在襪子及口罩上抗菌除臭的實例;在選擇光觸媒產品,當然也要謹慎,不要被夸大不實廣告所蒙騙,業者更應自律。
光觸媒如何在紡織品上發揮,是長期抗戰之路,既要追求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又要兼顧環保,利用自然的陽光,善用光觸媒的功能,讓“光觸媒“扮演稱職的環保清潔工;傳統紡織行業,在新科技的支持下,紡織印染從業人員的努力下,相信能創造出更環保、更節能的”光觸媒紡織品“,為宇宙做出更多的貢獻!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